乙肝会传染给孩子吗 预防乙肝的措施有哪些


乙肝会传染给孩子吗 预防乙肝的措施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一、乙肝会会传染给孩子
乙肝是一种给人印象很难治愈的疾病,极易传染,所以当母亲或父亲一方患有乙肝疾病的时候,通常会考虑是否能要宝宝,对宝宝会产生什么影响 。其实目前大多数人对乙肝病毒的了解都是不够深入的,而且乙肝也不是完全不可治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乙肝的知识点 。
有乙肝会传染给宝宝吗
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和性传播,男性乙肝患者通过父婴传播将病毒传染给孩子的几率很小 。但是当父亲为乙肝"大三阳"(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原均阳性)患者时,其子代感染乙肝病毒的概率可达85%以上,即使其父为"小三阳"(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为阳性),其子代的感染率仍有20%左右 。乙肝父婴传播的发生率可能比母婴传播更高,而且更容易造成终身携带 。
乙肝母亲能母乳喂养吗
1、乙肝妈妈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据研究表明,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生乙肝病毒感染的比例相当 。即使妈妈患有“大三阳”、“小三阳”,但是肝功能良好,且宝宝出生24小时内已经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乳喂养对于宝宝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 。
2、比如“大三阳”的妈妈哺乳前,洗净双手,避免口对口地给宝宝喂食,也是可行的 。
3、但如果婴儿口内有溃疡,则不能进行母乳喂养 。
4、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约3.5亿,其中我国约占1.2亿 。
5、而且在我国有接近1/4的乙肝是通过母婴传播引起,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乙肝妈妈不能母乳喂养宝宝 。但是我们知道,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含有婴儿4-6月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要素,并适合婴儿肠胃的消化和吸收 。
二、我们怎么才能预防乙肝呢
1、加强个人卫生意识
加强卫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防止医源性传播,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提倡一次性注射器,对带血污染物品彻底消毒处理 。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
2、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对具感染性病患的隔离,注意恢复期病毒携带者定期随访 。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及保育人员,应每年定期作健康体检 。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持续正常,HBsAg转阴者,可恢复原工作 。慢性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 。疑似病例未确诊前,应暂停原工作 。对于住院病例,只要肝功稳定就可以出院 。按国家规定要求,严格筛选献血员 。
HBsAg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无肝炎症状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 。此类人员不应按现症肝炎病人处理,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要加强随访 。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和行业卫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 。所用食具、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具应与健康人分开 。
3、注射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乙肝疫苗高效安全,可按0、1、6月程序,三角肌肌注 。血源疫苗每次10~30,重组疫苗5~10 。产生的抗-HBs效价与保护作用呈正相关关系,一般认为>10U/L才具有保护作用 。对于血液透析病人和其他免疫损害者应加大接种剂量或次数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可与乙肝疫苗联合使用 。
三、导致乙肝的病因有哪些呢
1.家族性传播
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家族性传播,其中以母婴垂直传播为主,母亲如果乙肝E抗原阳性,所生子女未注射乙肝疫苗,大都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而精液中可检出乙肝病毒,因此可通过性传播 。这是造成我国乙肝的家庭聚集特征的主要原因 。
2.婴幼儿期感染病毒
最初感染乙肝的年龄与慢性乙肝有密切关系 。胎儿、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约有90%~95%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约有20%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3%~6%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
3.缺乏预防意识
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措施,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以及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不够理想,使得对乙肝的预防难以贯彻,慢性病例越来越多 。
4.漏诊
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比急性黄疸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无黄疸型肝炎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未得到及时诊治和休息有关 。
5.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病毒
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者感染乙肝易演变为慢性肝炎 。乙肝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抵制剂治疗者,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 。
6.既往有其他肝病史感染病毒者
原有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等)、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等,再感染乙肝病毒后,不仅容易成为慢性肝炎,且预后较差 。
四、乙肝患者有什么症状发生
本病潜伏期为6周~6个月,一般为3个月 。从肝炎病毒入侵到临床出现最初症状以前,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 。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而长短不一 。
1.全身表现
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 。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 。
2.消化道表现
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
3.黄疸
病情较重时,肝功能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 。胆红素从尿液排出,尿液颜色变黄,是黄疸最早的表现 。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 。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可引起皮肤瘙痒 。
4.肝区疼痛
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 。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 。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
5.肝脾大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患者常有肝大 。晚期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无明显肿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淤血,可引起脾大 。
6.肝外表现
慢性乙肝,尤其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 。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 。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形如蜘蛛的毛细血管团称蜘蛛痣,其他部位也可出现 。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和乳房发育,偶可误诊为乳腺癌;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 。这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 。
7.肝纤维化
慢性乙肝炎症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下来形成肝纤维化 。如果肝纤维化同时伴肝小叶结构的破坏(肝再生结节),则称为肝硬化 。临床上难以将两者截然分开,慢性肝病由肝纤维化到肝硬化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
【乙肝会传染给孩子吗 预防乙肝的措施有哪些】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