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用什么消毒

水产用什么消毒,强氯精鱼塘消毒多少天可解毒?一般来说12小时 , 12小时重新解下毒,水就清沏见底了,第二天后就可以放养了 。
你好,等五六天就可以啦,但是如果强氯精处理不干净的话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影响鱼虾的繁殖生长,现在大多人都是使用农盛乐水产em菌夜来杀菌消毒的,这样做不仅可以完全清理危害,还可以增强鱼虾的抗病力,比较绿色环保!
如何做好养殖水体的消毒?水产养殖常用消毒方法:
1、物理消毒法:即采用沉淀池过滤或沸石粉吸附,将养殖水体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去除,此方法不会对养殖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但其弱点是对于资源的浪费却是惊人的 。
2、化学药物处理法:此方法是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养殖处理方法,即采用生石灰、漂白粉、絮凝剂、含氯或含溴消毒剂以及一些染料等有机或无机化合物来改善水质,这种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能在短期内产生效应,但其在改良水环境的同时,会对水产养殖动物产生不良影响,有些甚至会对环境与食品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
3、微生物调控法:即利用有益微生物在水体吸收氨氮、亚硝酸氮及硫化氢等,有效分解大分子有机物 , 同时抑制致病菌的大量繁殖,这是一种治本的环境处理方法 , 也是推行绿色养殖的最佳措施 。
加州鲈鱼可以用盐杀菌吗?可以
在正式放养加州鲈鱼之前,务必要对鱼体消毒灭菌的工作,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病菌的感染给鱼群带来极大的损害 , 消毒灭菌可以选用低浓度的食盐水,将鱼苗投入其中放置10分钟左右即可 。而对于鱼苗的选择也需要注意,应当选择那些活力好,没有明显外伤的鱼苗,对于其规格大小应当控制在三公分以内,不然的话会对以后的养殖过程带来不变 。
水产养殖如何有效使用微生物?水产养殖中如何有效使用微生物?微生物是指在生物圈中 ,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通常都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 有些必须要借助电子显微镜 。
简单的分类可以概括为三大类: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等)
多细胞微生物(如霉菌、大型真菌等)
无细胞结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等) 。
在自然界,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都是最大的 。微生物的种类极其繁多,目前已发现的微生物达10万种以上,并且每年都有大量新的微生物菌种报道 。微生物的数量也是非常大,1g沃土中含菌量可高达几亿甚至几十亿 。
简单涨点“微生物”的知识 。水体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这些生物在具有一定营养浓度、适宜温度、一定溶解氧、一定渗透压等水环境中生长、发育和繁殖 。
水体中的微生物特点是:1、 数量和种类与接触的土壤密切相关;
2、 主要吸附在悬浮于水中的有机物及水底;
3、 多能运动 , 有些具有异常形态(如柄细菌等);
4、 靠近城市、城市下游的水域微生物繁多 , 并且有害菌数量较大;
5、 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会对水质产生重要影响 。
由这些特点出发,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水体中微生物的生存条件,使我们可能找到正确的使用微生物的方法 。
事实上,在水产养殖中 , 我们希望在各个方面都有相应的、高效的微生物制剂配套,以便达成高效、安全、生态、高产的生产目标 。
个人认为,按目前的研发水平、生产工艺水平看,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上,至少可在下面几个方面发挥良好作用:
微生物调水1、 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 。但各家的产品 , 使用起来差异很大;同一产品,在不同池塘使用,差异也不?。?
2、 初步观察 , 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a) 菌种差异:这里涉及到菌株复壮后的活力、是否为一代菌种等问题;
b) 基础研究:许多“复合菌剂”、EM菌的配伍未经过严格的筛?。薹ù锏健?+1>2”的效果,甚至连“1+1=2”的效果也达不到 。这是许多厂家没有基础研发能力、或忽视基础研发的必然结果 。简单的“复配”,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更不用说“高效”了 。
c) 错误使用:有些产品使用前需要“激活” , 这一点在很多养殖场都存在“不当存在”,未按微生物的特性“激活” 。结果,使用后效果不佳 。
微生物饲料1、 在水产发酵饲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应用研发 。就目前来看,两种方法较为理想:
2、 原料发酵料:采用单一的原料发酵,去除原料中抗营养因子,同时提供消化率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蛋白原料发酵(如豆粕、菜粕、棉粕等发酵产品) 。
使用方法一般是:
a) 苗期,以发酵料为主,补料补菌,减少池塘底部残饵负担;
【水产用什么消毒】b) 中后期,以全价料为主 , 补充发酵料,有助于提高消化率 。对弱小虾可能帮助更大,有利于提高池塘虾的整齐度;
c) 缓冲期:由于水质问题、天气问题等等引起虾采食下降,改换以发酵料为主,可有效缓解虾应激,减轻虾肝胰腺负担 , 调整虾消化系统 。
3、 饲料预消化:饲喂前 , 使用微生物制剂拌料 。个人建议:拌料一定要提前4~8个小时 。
a) 让微生物制剂充分进入到饲料颗粒中 , 同时微生物可以在饲料中扩散,均匀分布;
b) 让微生物充分发挥“分解”作用,将饲料中的营养素“先体外分解” 。这样,形成的“小分子”营养物质,更利用虾的消化吸收;
微生物肥料1、 池塘需要一定的“肥度” 。
2、 饲养前期,新水、微生物数量少、投料少、有机质少 , 水体经常“清瘦” 。许多养殖场采用有机肥(鸡粪堆沤)提供一定的肥料,进行“肥水” 。
3、 简单堆沤发酵的有机肥,其杂菌量很大,带入水体后很危险 。另外,使用鸡粪时,药物残留问题也很大 。
4、 我们在实际生产中,采用高效高温有氧发酵法 。采用简单的发酵技术,现场制作“有机肥”,使用效果很理想 。基本上,使用后3~5天 , 水色变爽,肥度明显提高,池塘内藻类生长正常 。
5、 意外收获:经过发酵处理的“鸡粪”,检测药物残留很少 , 比使用市面上销售的“有机肥”还少 。具体机制不详 。
微生物治疗1、 微生物及微生物产物治疗,由来已久 。抗生素 , 就是微生物产生的 。事实上 , 按本人的理解 , 目前可行的微生物治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噬菌体治疗;二是天然抗菌素治疗 。
2、 噬菌体治疗:噬菌体大家都知道 , 实际上就是一种“病毒” 。利用噬菌体特异性、专一性的特点,可以专门对某一有害菌进行“靶向清除” 。我们在近年来 , 在苗场、外塘使用针对弧菌的蛭弧菌噬菌体,成本低 , 效果明显 。
3、 天然抗生素:现在的研发还在进行中 。一些好的苗头正在显示 。但是,如果是作为“抗生素”药物,则需要严格是审批、测定程序 。
正确使用微生物提请注意的是,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作用非常大 , 但选择和使用时也要注意:
1、 微生物制剂的采用标准,这往往会显示生产厂家的技术实力 。采用“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标准,显示了不同厂家对自己产品的不同质量要求态度;
2、 大家经常注重“总菌数”,这个数值是个“可以参考”的指标 , 但不是绝对指标 。
3、 采用一种产品,一定要弄清楚使用方法,有什么“限制条件” 。千万不要凭“自己多年的经验” , 去“创造操作程序” 。实际生产观察表明 , 这些“老到的高手”,经常会错误使用某些产品 。
4、 千万记住“正确的产品 , 要正确地操作,才能取得正确的效果!”
5、 许多养殖场为“节省成本”,经常会自己“复制”微生物制剂 。如果是厂家建议你自己“扩培” , 则需要请技术人员详细介绍操作细节,按照操作规程来做 。
那些厂家没有建议你“扩培”的产品 , 特别是复合制剂(如EM菌等),不建议自行“扩培” 。因为不同菌属、不同菌种的繁殖条件会有差异 。“非专业”的扩培,经常会把“复合菌剂扩培成单一菌剂” 。也就是说,有可能通过你的“扩培”,把“EM菌液”扩培成了“乳酸菌液” 。
以上为水产养殖中使用微生物制剂的原则问题,只有理解并遵循这些原则,才可能有效地运用好微生物制剂,为自己的水产养殖助力 。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
本文未就具体的某种微生物制剂的有效使用方法进行讨论,因为那需要具体的条件下的操作方法 。显然 , 不适合这个话题 。
以上为个人观点,敬请指正 。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你的关注 。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
对虾养殖可以消毒吗?对虾养殖可以消毒吗?首先可以肯定 , 对虾养殖过程中是可以消毒的 。
但是,每个人使用的心得不一样,采用的控制方法有差别,得到的效果也不一样 。
在实际操作中,有遇到过小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的 。据介绍是采用“15~20天消毒一次 , 然后改底、补菌”的模式 。养殖效果还不错,基本几十张棚都成功 。而有的人按照这个模式操作,结果不佳,几乎不成功 。
所以,对虾养殖过程中消毒,原则上可行,具体操作要根据实际情况 , 及时调整 。
本人的建议,投苗前做好消毒,培藻、投苗后,基本不提倡消毒 。
其核心理念是:利用微生物、藻类、虾建立起的水环境处于平衡状态,不应采用强烈刺激的方式破坏这种平衡 。
一个小环境平衡建立后,外力——如消毒剂等,将会严重破坏这种平衡 。而消毒剂是有害菌、有益菌“通杀”的 。在养殖的水环境中,一旦这个平衡被破坏——菌相被破坏,重新建立适宜的菌相,需要大量的调水工作和成本 。
所以,不要轻易“消毒”!
本人建议生产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 先想好,你为什么要“消毒”?
不要别人说“消毒”,或看到别人“消毒” , 自己就“消毒” 。
举一个亲自经历的例子 。两个养殖场相邻,一个采取常规调水方法,一个采取建立“生物絮团”的模式 。前者调水,进行了“消毒”;后者看到后,也跟着进行了“消毒” 。结果,后者十几张棚内水质急剧变化,原来建立起的“生物絮团”全部崩溃 。导致虾生长受阻,最后基本没什么产量 。
一旦投苗后,采取“消毒”措施,就一定要慎重!
二、 尽快建立起菌、藻、虾平衡的水环境 。
a) 具有良好菌相和藻相的水,才是“好水”;
b) 但这个“好水”是动态的 。因为,菌、藻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所以,维持有益菌、有益藻类在养殖水体中的优势,是抑制有害菌、“有害藻类”的关键 。
c) 虾与藻、菌也是互动的 。虾是要消耗藻类的 。所以 , 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培藻 , 是很关键的一项技术 。
d) 使用“消毒剂”,尽管我们说选用的“消毒剂”对虾“刺激性”很小,只对菌产生作用 。但实际上,“消毒剂”对藻类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比如说常用的“二氧化氯”,对菌、藻都有“杀灭”作用 。所以,生物管控更重要 。
三、 采用“生物絮团”技术养殖对虾 , 养殖过程不可使用“消毒剂” 。因为,一旦建立起的“生物絮团”崩溃,想重新建立“絮团”,将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 。一般都会导致养殖直接失败 。
四、 如果一定要“消毒”,提请注意
a) 消毒剂的选择:对虾的刺激性要尽量?。?
b) 消毒剂的使用:使用量一定要控制好,不可随意加大 。
c) 消毒时间间隔:不建议经常使用 。
d) 消毒后的处理:消毒36小时后 , 一定要及时、大量补菌 。补菌要求是复合菌液 。注意增氧,及促进池塘水循环 。
e) 注意观察虾采食情况,及时增减料 。
诚恳建议:不要总想着“我认为应该消毒” , 而是应该尊重“虾、菌、藻同意不同意消毒”!
大概这个问题想明白了,水也就调好了 , 虾也就养好了 。
友情提示:高温期到来,菌、藻由于水温的升高、饲料投喂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要特别注意 , 水环境中溶氧、氨氮、pH的变化 , 尽早、及时调水 。如水体中碳元素、微量元素、菌类等的定期、足量补充,改底措施的加强等等 。
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 。欢迎留言、讨论、分享,私信也可以哦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