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苗哪里有青虾苗

湖苗哪里有青虾苗,以前麦收雨后有很多蜻蜓?捉蜻蜓是许多小伙伴童年的美好回忆之一,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小伙伴,以前,麦子还是人工收割的 , 而收割之后还有一个碾麦子的过程,我们这成为“打场” , 就是用碾柱(圆柱体的石头)压麦子的过程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几种在村边的一个空场中,小孩子们也在这里尽情的玩耍 。其中,在“打场”的过程中,最有意思的就是用大扫帚扑蜻蜓了,而且在打场的附近 , 蜻蜓格外的集中 。尤其是下雨前后 , 成群的蜻蜓几乎在村子的大街上随处可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的蜻蜓很少能够看到了呢?它们都去了哪里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
▲童年打场的场景
首先,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蜻蜓蜻蜓的构造
蜻蜓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广义就是说所有蜻蜓目下的昆虫都叫蜻蜓,包括束翅亚目下的豆娘以及间翅亚目下的中华昔蜓等等,而狭义上说蜻蜓只是蜻蜓目差翅亚目下的昆虫,而我们常见和常说的昆虫就是差翅亚目下的昆虫 。
在差翅亚目下一共有13个不同的科,在我国最常见的蜻蜓就是蜻蜓科(又称蜻科)和晏蜓科(又称蜓科)下的成员 。该亚目所有科成员都有着比较接近的身体构造,它们身体都比较的细长,有两对翅膀,前翅明显大于后翅,休息时 , 翅膀平放在身体的两侧,与身体几乎垂直 。值得一提的是,就算蜻蜓只剩下一对翅膀,它照样可以飞行(小时候试验过) 。
蜻蜓都长着一对大眼睛,这对大眼睛位于头部的顶端,高度超过了背部,正是这种眼睛构造,蜻蜓不需要转头都能看到后方的情况 。
所有的蜻蜓均为肉食性昆虫,它们主要的猎物以蚊子、苍蝇以及蝴蝶为主 。虽然表面上看,蜻蜓没有什么杀伤力,但其实,蜻蜓有两个强大的“武器”:
第一个就是它强悍的6只足,从上图我们就能看出,蜻蜓的足上布满了细小的毛,其实这是蜻蜓的“利器”,这些毛叫做粗毛 , 非常的坚硬而且锋利,对于没有“铠甲”包裹的昆虫来说是致命的 。
第二个是蜻蜓的大颚 。蜻蜓的足虽然强悍 , 不过也只是为了能够将猎物控制住,但是毕竟粗毛比较短,并不致命 , 所以蜻蜓的另一个“武器”就来了 。蜻蜓有着发达的大颚,当它用足将猎物控制住之后,会用大颚迅速的撕咬对方(活吃) 。
因此,别看蜻蜓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实际上它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昆虫 , 不过由于它吃的猎物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一种益虫 。
我国常见的蜻蜓
由于我国南北方有较大的气候差异 , 所以在南北方分布的蜻蜓种类也不相同 。不过有一种蜻蜓它在我国的各省基本都有分布,它就是黄蜻 。黄蜻是差翅亚目蜻蜓科的昆虫 , 它也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蜻蜓 。从外观上看,雄性黄蜻的体色以黄色偏红色为主,而雌性黄蜻则主要以黄色为主,虽然黄蜻的雌雄外观有差别,但是大小几乎一致,体长都在5公分左右 。
▲性成熟后的雄性黄蜻
在我国的华北地区 , 除了有黄蜻(全国分布)外,还有一种蜻蜓比较常见 , 它的雄性体色偏绿色,但是腹部为蓝色,雌性体色也偏绿色,但是腹部呈白色,它就是长痣绿蜓 。
在我国的南方除了有黄蜻外,比较常见的还有蓝面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浙江一带)、玉带蜻(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苏、福建等地) 。
蜻蜓的习性
以上这些常见的蜻蜓除了分布有差异外,习性大都相同,它们都是肉食性昆虫,而且主要的猎物也都差不多 。还有就是,这些蜻蜓特别喜欢在下雨前或者雨后以及黄昏成群活动 。这是因为,在下雨前受气压的影响 , 许多昆虫都低飞,这非常有利于蜻蜓捕猎 , 而雨后,许多昆虫也都喜欢飞出来寻找食物,并且在黄昏 , 更是昆虫们的活跃期(飞行的小型昆虫) , 因此,蜻蜓之所以会选择雨前后和黄昏集体出动 , 其实是因为这三个时间段的昆虫都比较密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