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池水发红怎么回事( 二 )


处理方法:
①经常加注清水,注意调节好水质,可控制藻类的繁殖;进入高温季节,要控制池水中的氨氮含量,可定期用EM菌、光合细菌等处理池水 。
②当池塘有蓝藻大量繁殖时,选择晴天中午排放池水(最好在下风口) , 尽可能降到最低水位,一般可排到池水1/3左右;然后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 , 或灭藻王全池泼洒 , 但要注意观察,随时能采取加水、增氧等抢救措施,否则不宜使用 。
③在池塘下风水面用密眼筛绢网捞取蓝藻,也可司局部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杀火蓝藻 。
对虾红体病是怎么产生的?对虾红体病和怎样预防问题!
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点,是宁海县新桥镇的主导养殖品种之一 。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养殖水平的提高,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红体病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种虾病 。生产对虾红体病归纳起来有4类,即病毒性红体、细菌性红体、应激性红体、白斑综合性红体 。由于病原不同,发病时间、病虾所表现出的症状和危害程度也不一样 。由于引起对虾红体病的病因多样,难以正确诊断,以及养殖者科学知识的缺乏和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往往出现滥用渔药的现象,不仅治疗效果差,而且增加了养殖成本 。笔者于2009年在宁海县大佳何镇进行了对虾红体病防治技术的示范,建立了严格的消毒措施和病毒监测程序等,有效减少了对虾红体病的发生 。现将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
1病毒性红体
病毒性红体致病病毒为桃拉病毒(TSV) 。一旦发病,会引起白对虾大量死亡 。病虾体表呈淡红色,特别是尾扇及游泳足变红,故又称红尾病;病虾甲壳变软,易与肌肉分离,严重的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黑斑,肝胰脏变性或糜烂,肠道发红肿胀;该病症往往具有一段潜伏期,早期症状不明显[2] 。潜伏期长短取决于环境条件和体质健康状况 。随着水质的恶化,病虾不摄食或很少摄食,空胃个体较多,离水后很快死亡 。
防治措施:病毒性红体病目前尚无有效地药物和方法治疗,只能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 。一是调整虾池水质平衡及稳定,减少应激 。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和底质改良剂改良底质 。二是定期水体消毒 。10~15 d(特别是在进水换水后)用强氯或水产用二溴海因或强碘等全池泼洒消毒 。三是药物防治 。在发病季节或发病时,外用杀菌红货强碘;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制剂,混匀后拌料投喂,连用4 d 。四是增强虾体免疫功能 。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免疫多糖、维生素制剂等,增强虾体抗病力 。
2细菌性红体
细菌性红体致病菌主要为副溶血弧菌和嗜水气单孢菌 。病虾附肢变红,也称为红腿病 。病虾活力下降,反应迟钝,在水面缓慢流动或沉底不动;病虾鳃部呈淡黄色,壳硬,肝胰脏无明显变异,集体无黑斑,血淋巴液变稀薄,血细胞变少,凝固缓慢或不凝固 。多发于高温多雨季节,虾池养殖密度大、养殖条件差的池塘 。
防治措施:一是在冬闲时,对池塘底部进行彻底的清淤消毒,防止致病菌的存在 。二是保持池塘水质稳定,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定期使用消毒剂可以控制弧菌的数量,在弧菌数量低的情况下不会引起红体病 。三是当对虾患病后,及时对水体消毒,尽量采用温和药物,减少刺激,同时拌饵投喂抗生素[3] 。
3应激性红体
当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子,如天气、盐度、pH值、水位差、氨氮及亚硝酸盐等,发生突变时,对虾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出现触须变红,尾扇的尖部变红等症状 。有时人为捕捞、施药等工作也会导致虾体触须、尾扇甚至附肢发红 。应激性红体多发于高温多雨的夏季,虾体触须上半部发红,尾扇也只有尾部发红 。应激性红体现象可在短期内随着水体因子的稳定而消失 。在应激期间,南美白对虾的自身免疫力急剧下降,此时很容易被细菌、病毒等侵染,继发细菌性疾病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