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可以吃豆腐吗 胃下垂的症状有哪些


胃下垂可以吃豆腐吗 胃下垂的症状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一、胃下垂可以不可以吃豆腐
胃下垂可以吃豆腐,豆腐营养极高,含铁、镁、钾、烟酸、铜、钙、锌、磷、叶酸、维生素B1、蛋黄素和维生素B6 。那么胃下垂的饮食宜忌有哪些、
饮食适宜:1、宜食温补食物;2、食物细软、营养均衡 。
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羊肉 。可以使胃气升温,调理脾胃寒气,减轻症状 。水烧开后加羊肉1千克、醋50克,煮沸后捞出,再重新加水和调料 。羊肉可制成许多种风味独特、醇香无比的佳肴 。
红枣 。枣有较高的热量 。生吃时,枣皮容易滞留在肠道中而不易排出,因此吃枣时应吐枣皮 。
鸡肉 。鸡肉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益五脏、补虚损的功效,用于治疗虚劳瘦弱、中虚食少、泄泻头晕心悸、月经不调、产后乳少、消渴、水肿等症状 。鸡肉用药膳炖煮,营养更全面 。带皮的鸡肉含有较多的脂类物质,所以比较肥的鸡应该去掉鸡皮再烹制 。
饮食禁忌:1、忌生冷、不易消化、刺激性食物 。
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牛排 。不易消化的食物还可能损伤胃粘膜而促进胃炎发生率增高 。
螃蟹 。螃蟹性寒、味咸,归肝、胃经 。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还有可能使病情加重 。
二、胃下垂有什么临床表现
【胃下垂可以吃豆腐吗 胃下垂的症状有哪些】临床表现
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 。
1、腹胀及上腹不适 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胀满感、沉重感、压迫感 。
2、腹痛 多为持续性隐痛 。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 。进食量愈大,其疼痛时间愈长,且疼痛亦较重 。同时疼痛与活动有关,饭后活动往往使疼痛加重 。
3、恶心、呕吐 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其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 。这是因为1次进入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韧带之牵引力而致疼痛,随之出现恶心、呕吐 。
4、便秘 便秘多为顽固性,其主要原因可能由于同时有横结肠下垂,使结肠肝曲与脾曲呈锐角,而致通过缓慢 。
5、神经精神症状 由于胃下垂的多种症状长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负担过重,因而产生失眠、头痛、头昏、迟钝、忧郁等神经精神症状 。还可有低血压、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现 。
6、体检 可见瘦长体型,上腹部压痛点因立卧位变动而不固定,有时用冲击触诊法,或患者急速变换体位时,可听到脐下振水声 。上腹部易扪到主动脉搏动,常同时伴有肝下垂、肾下垂及结肠下垂的体征 。
三、导致胃下垂的原因有哪些
胃下垂是由于膈肌悬力不足,支撑内脏器官韧带松弛,或腹内压降低,腹肌松弛,导致站立时胃大弯抵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联线以下 。常伴有十二指肠球部位置的改变 。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时的最低点不应超过脐下2横指,其位置相对固定,对于维持胃的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 。
(一)发病原因
正常腹腔内脏位置的固定主要靠3个因素:
1、横膈的位置和膈肌的活动力 。
2、腹肌力量,腹壁脂肪层厚度的作用 。
3、邻近脏器或某些相关韧带的固定作用 。
凡能影响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等,均可导致下垂 。
(二)发病机制
由于病因及原发性疾病和体质的不同,其肌力低下的程度、韧带松弛的程度存有一定的差异,其下垂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如无力型者往往伴全身脏器下垂,其悬吊、固定脏器的组织韧带全部为低张力 。而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久卧少动者,往往是腹肌张力下降,膈肌悬吊力不足和胃肝韧带松弛为主,常不合并全身脏器下垂 。
四、胃下垂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1、内科治疗
(1)加强锻炼,增强腹肌张力,并少吃多餐,纠正不良的习惯性体位 。
(2)增加营养,并给以助消化剂,必要时给蛋白合成制剂及胰岛素等以增加腹腔内脂肪,加强腹肌张力 。胰岛素(普通胰岛素)4~8U,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以促进食欲 。苯丙酸诺龙25mg肌内注射,每周2次,1个月后每周1次,连用3个月 。
(3)对症治疗:对无力型胃可用促胃动力药,胃痛者可用镇痛药,便秘者可用润滑剂 。
(4)可试用加兰他敏氢溴酸盐10mg,3次/d,口服或25mg,1次/d,肌内注射 。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20~40天为一疗程,视患者病情而定,经1~2个疗程后,病情仍未改善,应停用 。
(5)可试用三磷腺苷(ATP)20mg,2次/d,在早、午餐前半小时肌内注射,25天为1疗程,间隔10天再进行第2疗程,总有效率为98.5% 。
(6)必要时可放置胃托或腹带辅助治疗 。
2、中药治疗
①脾虚气陷型: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语言低微,气短乏力,食少纳呆,脘腹重坠,胀满,嗳气不舒,食后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脉象缓弱 。治以补气升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 。少食纳呆可加鸡内金6g,炒稻芽、麦芽各12g,恶心呕吐加半夏10g或合用旋覆代赭汤 。
②虚实夹饮型:脘腹坠胀不适,食后尤甚,喜暖喜按,必下悸动,水走肠间漉漉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 。脉象沉细小滑 。治以温阳化饮、和胃降逆,方用苓桂术甘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半夏10g,代赭石15g,或加黄连3g、吴萸6g 。
③肝胃不和型:两胁胀而不适,脘腹胀满,呃逆,嗳气,嘈杂噫酸,善太息,苔薄腻,脉弦小 。治以疏肝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或四逆散与逍遥散加减化裁 。
④胃阴不足型:面色略红,唇红而干,脘腹胀满,灼热不适,口干苦,口渴思饮,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治以濡养胃阴,方用益胃汤合一贯煎加鸡内金6g,炒麦芽15g,莱服子12g 。如呕吐较著,可养胃降逆,方用麦门冬汤合竹茹汤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