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缺氧怎么办

养殖水体缺氧怎么办 , 水变得太透明要怎么处理?在我国,古人就已经总结出了水产养殖“八字诀”:水、种、饵、密、防、混、轮、管 。“水”放在第一位,可见水质管理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因素 。古人也有谚语:“水至清则无鱼”,也就是说水体透明度太高会影响水产养殖的成败 。今天我们就从专业角度讨论一下水体透明度的问题 。
决定水体透明度的因素我们走进水产养殖区就会发现,每个池塘的水体透明度及颜色都不一样 , 这是因为池塘水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里面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悬浮颗粒、矿物质含量都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 。
例如浮游植物过多,就会呈现浓绿色的水体 , 透明度较低;浮游动物过多,会摄食浮游植物 , 使藻相破坏,水体呈现浑浊;而悬浮颗粒太多 , 则会形成白浑或黄浑的浑浊水体,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 。
水体透明度太高的坏处是不是水体透明度越高越好呢?不是的 。无论是养虾还是养鱼,都需要水体中的溶解氧,而在自然条件下,水中的溶解氧是由藻类的光合作用提供的 。水质透明度太高 , 意味着水体中的藻类数量很低 , 产氧量也就很低 , 对于集约化水产养殖来说 , 会大大增加养殖风险 。在遇到低气压天气 , 或池塘底质恶化的情况,极容易发生缺氧泛塘 。
另外,在小龙虾养殖和河蟹养殖过程中,水体太透明还会引起青苔的滋生 , 的青苔一旦大量繁殖并老化,容易败坏水质,给杨志带来风险 。
水体透明度低的处理方式水体透明度太低的时候就要有目的的培养藻类:
一,可以引入藻相较好的外源水,外源水中的藻类可以在池塘中繁殖,进而降低透明度 。
二 , 可以定向培养有益藻种,例如硅藻、小球藻、卵囊藻等有益藻,使其成为优势藻种 , 进而降低透明度 。
三,针对青苔较多的清水塘,可先用腐植酸纳进行遮光处理 , 以抑制底层青苔的生长,然后定向培养有益藻类 。
关注【大乡】,一线新农人为您答疑解惑!
如何消除养殖水中的二氧化碳?一、底部溶解氧变化是反映鱼虾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能对管理底质和水质做出科学参考
利用测氧仪器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一天应做四次溶解氧记录:第一次是早上05:30,一天内溶解氧最低阶段;第二次是上午08:30,可作为是否开始喂料的依据;第三次是下午15:30,一天内溶解氧最高阶段;第四次是晚上23:00,可作为是否全部开增氧机的依据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记录 , 可预知底质、水质变化,提前调控 。
1、底部溶解氧变化一天内不宜超过7mg/L,这是鱼虾健康的重要指标,底质、水质均良好,适合鱼虾生长 。
要特别注意:在养殖早期阶段,如果由于藻相不平衡而产生有害藻类 , 虽然底部溶解氧变化正常,鱼虾也可能会发病 。因此在养殖早期阶段要定期投放清除池底有机物和培养有益藻相的微生物制剂;在养殖中后期阶段,定期投放清除池底有机物和降解亚硝酸盐及氨氮的微生物制剂,以减少由有机物诱发的缺氧,培养有益菌相和藻相;定期投放由贝壳烧制的粉末 , 以提高养殖水体的总碱度,养虾适宜的总碱度是100-200,超过300或低于60,虾子都不好养 。稳定pH值 , 养殖适宜的pH值是7.8-8.6 。
2、底部溶解氧变化一天内在8-9mg/L,说明此塘养殖环境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水质偏肥,藻类趋于丰富,底质往不良方向变化 , 塘底开始滋生大量的有害细菌、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 , 导致鱼虾生长缓慢 。
处理方法:A、减料并且拌微生物制剂投喂以增强鱼虾体质; B、适量杀一部分过度繁殖的藻类(如早上6:00多泼洒二氧化氯); C、塘底:底部增氧、消毒(如晚上11:00多泼洒双氧水或干撒增氧剂),第三天中午施用微生物制剂,培养有益菌相,应培养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的习惯;D、投放贝壳粉以增加水体总碱度,稳定水体 。
3、底部溶解氧变化一天内超过10mg/L,说明鱼虾养殖环境处于不健康状态,底质黑化严重,水质严重偏肥,藻类过于丰富,虾甲壳变软甚至生长停滞,极易引起偷死或其它疾病 。
【养殖水体缺氧怎么办】二、底部溶解氧之科学喂料
底部溶解氧最适宜范围是5-8mg/L,在2.5-4.5mg/L之间是亚缺氧状态,不能长时间处于此状态,特殊天气除了全部打开增氧机外,还要底部增氧 。大部分鱼虾在1.5mg/L(蟹是2.5mg/L)开始浮头 , 虾在0.5mg/L(石斑鱼、鲑鱼、鳟鱼、鲈鱼0.8 mg/L,鳗鱼0.6 mg/L,蟹1.5mg/L)开始窒息死亡 。第一次喂料时底部溶解氧应高于5mg/L,最后一次喂料应高于5.5mg/L 。这样既能够提高消化吸收率 , 降低饲料成本 , 又可以降低塘底污染 , 减少发病几率 。
三、底部溶解氧之有效利用增氧机
水中溶解氧的饱和程度受温度、盐度的影响,在一定温度下 , 纯净淡水不管如何增氧只能达到饱和值 ,这是自然规律 。在超过饱和溶氧值的时候,开增氧机的增氧效果不明显,不但浪费电费,还易引起鱼虾气泡病 。晚上藻类停止了光合作用,白天光合作用产生的过饱和溶解氧会溢出水面,这时开增氧机只会加速过饱和溶解氧的溢出,增氧机开得越多,溶解氧降得越快 。
晴天中午13:30-15:30开增氧机搅拌水体,使上下水体交流,增加底部溶解氧 , 促进池内物质循环,改善池塘的水质和底质条件 。
四、咸水中溶解氧值的计算方法
在30℃水温,淡水的饱和溶解氧是7.6mg/L 。而在盐度10‰的水中,此时的饱和溶解氧是7.6-10×0.036=7.24mg/L
海鱼缺氧怎么补救?如是室外鱼塘出现在养鱼时出现鱼缺氧,则建议通过换水和开增氧机来临时解决这一问题,严重时还可以用增氧剂来小范围处理一些缺氧严重的鱼 。但这种方法通常都只是用来救急时用,事后还是要做一些别操作,要不也不能够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 。例如事后调整鱼的养殖密度、投喂量这些,但是当鱼出现缺氧之后,最主要的是要对鱼塘进行改底 。鱼塘里的鱼出现缺氧等鱼缓过来之后可以先换一些水,之后再用药来改底、调水 , 从而起到改善水质来增加水体溶氧的作用 。
水体缺氧如何快速解决?1、定时检测溶氧含量:定时使用溶氧检测仪器检测越冬池塘水体溶氧含量 。
2、打冰充氧:池塘水面冰封后,要及时采取措施砸开冰面,一般每亩要砸开2-3个5~6m2的冰眼,并把砸碎的冰块捞出以防再次快速结冰 。
3、扫除积雪:在冬季封冰期间,若遇到下雪天气,要及时扫除池塘冰面上的积雪,使阳光能照射到冰面下,保证水中绿色植物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
4、加换新水:在鱼越冬期间除保持最高水位保温外,还应定期注入新水,改善鱼的生活环境,增加溶氧 , 一般每15天注水一次 。若池塘水质变差,出现老化现象 , 应把池中的老水和有害物质及时排出,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1/3,并及时加注新水 。
5、适当追肥:当鱼塘水质变瘦时,可在晴天的中午追加安进肥霸+安进肥源,这样既可促进水中藻类的生长,又可通过光合作用来增加水中溶氧 。
6、定期搅塘:在晴天中午用竹竿搅动部分塘底,使上下水体混合,促进塘底有害物质快速分解,同时又可保证鱼在越冬期不至于缺氧 。
7、泼洒增氧剂:定期向池塘投放适量安进巨能氧片剂型、强氧底净、铂源盾-底盾等增氧剂,以增加水体溶氧 , 改善水质和底质 。
鱼缸缺氧怎样人工增氧?给鱼缸增氧的秘诀有:第一 , 搅拌水体,或者用一个碗,反复捞水,给水手动增氧 。第二 , 使用氧气泵给鱼缸增氧 。第三 , 种植水草,水草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 。
方法/步骤
方法1:搅动水流:给鱼缸增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搅动鱼缸内的水 。让水流多接触空气,就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 。
方法2:安装氧气泵:也可以安装一个氧气泵,并且持续打氧,大概每天打氧2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保持鱼缸内的溶氧量充足 。
方法3:种植水草:如果想长期增氧,可以种植一些水草 。因为水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
知识扩展
鱼缸缺氧的原因有很多,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1、饲养密度过高:当鱼缸内的鱼儿数量太多,水中的氧气就无法满足它们的需求,所以会出现缺氧的情况 。
2、水质太差:当鱼缸内的食物残渣和粪便较多的时候,也会降低水中的溶氧量 。而且食物残渣会分解氧气,导致鱼缸内的氧气减少 。
3、气压较低:如果气压较低的时候,水中的氧气也会减少 。尤其是在高温或阴雨天气的时候,鱼缸内的氧气会明显减少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