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全身出血什么病

草鱼全身出血什么?。愀桌镅萦隳苎嗑茫?/h3>草鱼养殖周期为2.5—3年 。
草鱼属于生长快的大型经济鱼类 。2—3龄生长最快 。在池养条件下群体生长速度1龄鱼一般50—60g,2龄可达500—750g,3龄2—3kg,所以草鱼养殖周期为2.5—3年 。
养草鱼的饲养管理
1、投喂 。池塘的投喂是饲养管理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常规饲料投喂和药饵投喂 。投喂方式采用人工驯化定点投喂,严格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定点投喂 。具体做法如下:
①常规饲料投喂:投喂次数 , 3月中旬~5月每日2~4次 , 6月~8月中旬每日3次 , 8月中旬~10月每日4次 。从6月份开始 , 每天投喂青饲料一次 , 投喂量不宜过大,以七八成饱为宜,严防过饱过饥 。
②药饵投喂:用药采用磺胺胍 , 将其做成浮性饲料 。做法如下:每5克磺胺胍拌合麸皮1千克 , 再加榆树皮粉或红薯粉150克 , 用热水调合,压成小块,晒干待用 。投喂方法是:将药饵掺于颗粒料中,第一天按池鱼体重每10千克用药1克,第2~6天每天药量减半投喂 。每天一次,6天为一周期,每1~1.5个月投喂一周期 。
2、水质管理 。
①定期泼洒生石灰,一般每半月按每亩水面 , 每米水深20千克施用,或用漂白粉100毫克/升全池泼洒 。
②有计划地加水换水 。每10天注入新水一次,每次注入20~30厘米 , 到7月中旬,视实际情况换水1次,换水量为1/2 。
③每天开动增氧机 。6月~8月中旬,草鱼容易缺氧浮头 , 在此时节,晴天中午开机2~3小时,凌晨开机3~4小时,阴天半夜开机一次,以预防鱼类浮头 。
④认真巡塘 。及时掌握池鱼活动、吃食状况,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做到无病早防 , 有病早治 。
⑤清理池中杂物 , 及时捞出草鱼吃剩的青饲料茎、叶等 。
草鱼的池塘条件
1、池塘条件:要求池塘远离污染源,面积5~10亩,池底平坦,底质最好为壤土,稍有渗漏为佳,底泥10~20厘米,水深2米左右 。每口池塘应配备3千瓦叶轮机式增氧机一台 , 4寸水泵一台 , 以备及时换水与增氧 。
2、清污消毒:草鱼自身病害较多,池塘更易爆发流行病 。同时消除杂鱼是保障草鱼正常摄食、节约饲料的重要举措 。具体做法是在干塘情况下(积水5~10厘米)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或亩用漂白粉10千克温水溶解后全池泼洒,做到不留死角死面,彻底杀灭致病细菌 。
3、水质要求:池塘水质要求pH值为7.5~8.5,养殖盛期(6~9月份)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 , 有机物耗氧量为18~20毫克/升 。
草鱼的苗种放养
1、苗种选择:草鱼种应选择体色金黄,外表无伤 , 活泼健壮,重100克左右的个体 。同时,由于草鱼出血、肠炎两大病均易感染当年鱼种,在苗种选择上应以2龄苗种为佳 。
2、鱼种放养:草鱼种一般亩放养800~1000尾,搭配个体规格为250克至500克鲢鱼种100尾,不搭配或少搭配鲤鱼,以避免与草鱼抢食 。另外,鱼种入池前,应注意体表消毒 。
鱼塘每天都死白鲢和鲫鱼十几天?白鲢和鲫鱼有死鱼现象,看楼主的图片,多是细菌性败血症 。请看:
花白鲢败血症(鲢鳙鱼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控措施暴发性出血病,又称为败血症 , 还可称为出血性腹水病、细菌性出血病 。该病是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史上危害鱼类种类最多、范围最广、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主要传染病 。最近几年来,花白鲢出血病也具有明显的上升态势,治疗难度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进入七八月份的高温季节后,发生率高,死亡率大,损失较为惨重 。花白鲢出血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内服给药不便操作 , 主要是靠外用泼洒药物来控制病情 , 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
一.流行情况及发病特点
白鲢发病率高于花鲢,每年春季3~5月份及秋季8~10月份为流行季节,以秋季8~9月份最流行;发病特点为急性、暴发性、大批量的死鱼,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发病3~5天内,死亡率80%~90%,甚至可达100% 。
当水质恶劣变化,pH值低于6.5时极易引起暴发流行 , 也就是说偏酸水体是易发的根源之一 。
(头部充血)
二.病原
花白鲢出血病的病原物比较复杂,往往是寄生虫、出血病毒和细菌复合感染的结果,以细菌感染的居多 。
中华鳋(鳃蛆病)
寄生虫造成鱼体创伤加快了病毒和细菌的入侵,同时也是病毒和细菌潜伏和栖息的场所,是致病的外因,最常见的寄生虫为中华鳋、指环虫和三代虫等 。
(嗜水气单胞菌)
常见的致病细菌有:
①嗜水气单胞菌 。每年3---11月易流行 , 病鱼主要表现为全身出血 。
②弧菌感染 。主要为弧菌科的致病菌株感染,每年5---9月易流行,病鱼主要表现为局部出血 。
③ 鲁氏耶尔森氏菌。每年3---4月易流行,病鱼主要表现为局部出血和春季死亡 。
三.症状
病鱼群体常出现"暗浮头"现象 。发病初期,鱼常浮于水面下10厘米左右缓慢游动,对人影反应灵敏,病情严重时则反应迟钝或无反应,表现木纳呆傻,多昼夜浮头,有时白天在太阳照射下也不下沉 。
(花鲢鳃盖与下颌部充血)
外观检查:
刚死或即将死亡的鲢鱼,鳃盖外表粗糙无粘膜,鳃盖内膜有血丝,颌下部有条状或散点状红斑 , 嘴唇外突呈紫色,臀鳍基部发红,尾鳍有白边无粘液 , 严重的有蛀鳍 。剪去鳃盖骨,可见鳃片红肿 , 粘液增多,鳃丝乌紫分瓣呈木梳齿状分离,表面有一层蓝白色光膜 。网状鳃耙布满红色血点,严重的呈灰白色并腐蚀成缺刻 。
解剖病鱼腹部,可见胆囊、肝、肾颜色变淡,肿大易碎;肠道内无食物,但充满粘液;肛门膨大红肿 。
(左:下颌与鳃盖充血,右:口腔充血)
镜检:
鳃丝外部粘附一层白色的薄膜,有时有波峰状孢子群出现,鳃小片末端红肿,有血窦,压破后有大量单体微孢子虫出现 。腹腔内大量积水,且有溶血现象 。
四.死亡症状
花白鲢出血病死亡症状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分类治疗,有人总结归纳于以下四种类型:
1.白鲢、鲫鱼出血综合症
白鲢眼球突出鼓胀 , 死亡后陷入眼眶 , 头部和胸鳍出血明显 , 鲫鱼体色发黑,鳃盖和鳍条出血明显,尾鳍末端发白 , 解剖可见肝肾肿大 , 脾淤血呈紫黑色 , 胆棕褐色 , 胆汁清淡,肠道发炎有积水 , 大小规格均死亡,白鲢死亡严重,鲫鱼零星死亡 。
2.寄生性花白鲢出血症
花白鲢头部浮肿鼓胀 , 鳃丝发红糜烂 , 镜检可见寄生虫,头部和鳍条出血明显,解剖可见肝呈粉红色,水肿,有腹水肠水,大规格苗种死亡占大多数,花白鲢闹水严重,水面常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浪花 。
3.病毒性花白鲢出血症
花白鲢鳃丝淤血或苍白 , 眼球、鳃盖、鳍条、口腔、鳞片、皮肤、肌肉均出血,解剖可见肝、肾、脾、肠、鳔等出血,但不糜烂,大小苗种均死亡 , 一般白鲢死亡量大于花鲢 。
4.细菌性花白鲢出血症
花白鲢头部及躯干鼓胀发胖 , 体色发白,胸鳍和鳃盖出血,体表无其它异常现象,解剖可见肝肾胆肿大 , 肠道无食但有淡黄色胶状物 , 水面看不到病鱼漫游,鱼体肥壮,但每天有死亡 。
五.预防措施
1.捕完鱼后彻底清整消毒,清除过多的淤泥并进行冻池(冬天)或曝晒(夏天) 。
2.在3~4月份,可用生灰石25~40克/立方米(即30~50斤/亩)进行全池泼洒,因为偏酸水体是易发的根源之一 。
3.平时消毒预防,可用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消毒,用量均为0.3~0.4克/立方米 。
4.苗种下塘(库)时,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 。下塘前用2%~3%的食盐水或15~2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药浴10~15分钟 。
5.由于鲢鱼暴发性出血病常与寄生虫病一起发生,因而在每年4月底以前,还可用硫酸铜0.5~0.7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或硫酸铜0.5克/立方米加0.5克/立方米晶体敌百虫进行泼洒 。
【草鱼全身出血什么病】六.治疗方法
1.用市售暴血平(或暴血停)等及止血因子类药物进行全池泼洒 。病情严重时,上午施用止血因子类药物后,可在下午再用硫酸铜0.5~0.7克/立方米全池泼洒,以加强疗效 。泼洒硫酸铜后 , 一定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防止缺氧 。
2.每亩用漂白粉1.5克/立方米、食盐1.5克/立方米、尿素0.75克/立方米、敌百虫0.6克/立方米四合剂混合溶化后全池泼洒,3天内2次 。
3.每亩用二溴海因0.25~0.30克/立方米连续泼洒2天,病情较重时可间隔2天后 , 再用0.3克/立方米超碘季胺盐泼洒1次 。
4.条件允许时,花白鲢本身就在投喂粉料的,可以用粉料拌服清热解毒、止血消炎的药物(如三黄散)进行投喂 。
5.由水质不良引起的发病,用底改颗粒投施池中,并用水质改良剂等全池泼洒 。
6.使用暴发病专用药,比如"花白鲢暴发止"等 。
7.分类治疗:白鲢、鲫鱼出血综合症:
第一天:1米水深可用0.4%阿维菌素溶液20-25毫升/亩+硫酸亚铁150克/亩混合化水遍洒 。
第二天:50%的三氯异氰脲酸片剂全池干撒,一米水深用200-300克/亩 。
8.分类治疗:寄生性花白鲢出血症:
方法一,1米水深用40%辛硫磷溶液20毫升/亩+45%苯扎溴铵溶液25毫升/亩,混合化水遍洒 。
方法二,40%辛硫磷溶液20毫升/亩+硫酸铜250克/亩混合化水遍洒 。
方法三,0.4%伊维菌素溶液25-30毫升/亩+硫酸亚铁150克/亩混合化水遍洒 。
9.分类治疗:病毒性花白鲢出血症:
①45%二元二氧化氯200克/亩+10%络合铜溶液300毫升/亩,分别溶解(使用方法见说明书),然后混合化水遍洒 。
②喂粉料的花白鲢池塘可药饵内服,按5%的日饵率计算,每100千克饲料用三黄散、10%氟苯尼考、Vc、Vk各200克、100克,连喂3-5天 。
10.分类治疗:细菌性花白鲢出血症:
①1米水深用20%戊二醛溶液25毫升/亩+10%季铵盐络合碘溶液150毫升/亩混合化水遍洒 。
②喂花白鲢粉料的池塘可混合内服,按5%的日饵率计算,10%恩若沙星、Vc或Ve、肝胆利康散(水产用),每100千克饲料分别用300克,200克、200克,连喂3-5天 。
11.使用生灰石水25~40克/立方米(即30~50斤/亩)进行全池泼洒有效,因为偏酸水体是易发的根源之一 。病情严重的用50~60斤/亩 , 零散有死亡病情轻微的用30~40斤/亩,调节水质用20~30斤/亩 。
七.败血症(出血病)常用外用药物
除了上述药物施治外,以下介绍的是治疗花白鲢乃至所有鱼类患发败血症及出血病的主要药品种类 。用量请遵从使用说明 。
1.辛硫磷溶液
辛硫磷又名倍腈松,是一种农用有机磷类杀虫药 。疗效独特,现在仍是治疗花白鲢乃至所有鱼类败血症及出血病的主要药品 。
该药具有用量低、疗效确切、成本低廉等优点 。常用处方为:
①辛硫磷溶液+硫酸铜(或有机铜)一起泼洒,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治疗措施 。
②第一天泼洒辛硫磷溶液,第二天再泼洒二氧化氯 。
③单独使用辛硫磷溶液一次,主要用于大水面、山塘等很少用药水面 。
2.苯扎溴铵溶液
苯扎溴铵 , 别名新洁尔灭、溴苄烷铵,为一种季胺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广谱杀菌剂,能迅速渗入细胞,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影响细菌新陈代谢,导致细胞内物质流失,灭活菌体或虫体内多种酶系统 , 从而达到杀灭病原菌的目的 。
该剂具有杀菌作用强而快、毒性低、对皮肤和组织无刺激性、渗透力强等特点 。目前很多渔药企业生产含量为45%的苯扎溴铵溶液,商品名通常为“暴血灵”、“特效止血灵”、“克暴安”之类,顾名思义 , 该类产品是治疗出血病的专用产品,是市场上用来治疗出血病的第二大产品 。
苯扎溴铵大多是通过添加特殊止血因子来保证疗效的 。苯扎溴铵溶液治疗出血病的用法用量大多为每亩水深1米用30毫升,每日1次,连用2~3次 。
3.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具有杀菌能力强,改善水体环境,阴雨天也能使用等优点,实践也显示二氧化氯对治疗出血病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效果 。
4.二硫氰基甲烷溶液
二硫氰基甲烷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水质改良剂,对养殖水体中的细菌、真菌、有害藻类及原生动物等都有良好抑制和改良作用 。其作用时间长,适应的PH值和温度范围广,并能降低水体中的BOD、COD及氨氮、亚硝酸盐含量 。实践证明其治疗花白鲢乃至所有鱼类败血症及出血病有独特效果 。
此外,溴氯海因、强氯精、戊二醛等消毒剂也可用来治疗出血病,但不及前几种普遍 。
怎么草鱼大了就很容易死?最近也有一些朋友问我,为什么总是有一些草鱼死亡,而且还是大鱼,小鱼却没有问题 , 由于我没有看过鱼的症状 , 具体的疾病不好去判断,在这里仅说一下我的推测 。
消化不良引发肠炎草鱼是草食性 , 但其什么食物都吃,在投喂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越大的草鱼抢食越凶猛,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大草鱼摄食多,而小的草鱼摄食不足 , 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大草鱼消化不良进而引发肠炎死亡,而小草鱼却没有问题 。
另外如果长期投喂草料 , 也会存在草料过硬等划伤肠道,引起草鱼肠道的一些疾病 。
肝胆综合征引发死亡现在养殖草鱼,无论是投喂配合饲料还是青草料,只要鱼吃就会不断的投喂 , 这时候会给肝脏等器官造成很大的负担,进而患上肝胆综合征(如肿肝、肝肥大、花肝、豆腐干、血肝、黑胆、胆大、荧光胆、肿肾或黑肾等),天长日久 , 并发顽固性“老三病”而大量死亡 。而大鱼由于养殖时间长或者摄食量大,肝病肯定会要比小鱼严重,因此发现死亡的也都是大草鱼 。
我是珠海禾虫哥,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观点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点赞、转发,交流讨论 。感谢有你!
淡水养殖中的常见细菌性疾病该怎样防治?摘要: 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病毒、细菌、真菌等 。以下要对水产养殖中的病原细菌进行阐述 。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病毒、细菌、真菌等 。以下要对水产养殖中的病原细菌进行阐述 。
1、斑点气单胞菌(Aeromonaspunctata)
特点:产气单胞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发酵型产酸 。极端单鞭毛,逗点状 , 无芽孢,染色均匀 。
生存环境:存在行于正常鱼的肠道、皮肤或水体、水下污泥中 。
引发病症:条件致病,主要引起肠炎病 。
腐生,当条件适宜时 , 大量繁殖,毒力增强,由腐生转为寄生,变为致病菌 。这些大量繁殖的致病菌穿过肠壁到血液,经由血液循环到达内脏器官 , 在器官内繁殖并释放毒素,引起鱼类的败血死亡 。
主要危害草鱼、鲢鱼、鳙鱼、青鱼等养殖鱼类 。有实验表明,25~30℃时 , 可引起发病草鱼的大量死亡 , 随着温度的升高,草鱼由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变短 。
2、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
特点:产气单胞菌属,发酵型产酸 。革兰氏阴性菌 , 兼性厌氧 。极端单鞭毛,无芽孢 。
生存环境:常出现在淡水,海水、污水、土壤之中 , 而在食物里面也可以找到,是一常见的腐物寄生菌 。最大生长温度为38~41℃ 。
引发病症:条件致?。?具传染性,主要引起尾柄病 。
被感染的鱼皮肤和鳍上会出现针状小点的出血,腹部肿胀 , 凸眼 。在鱼体内则会腹部积水,如肺水肿、脾水肿、肠的肿胀,腹部充满液体 。
鱼尾部损伤后,细菌感染繁殖,并不断向水体排放病菌,通过水体和鱼体进行传播 。开始病菌在侵入部位引起发炎,进而引起正常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局部循环发生障碍,白细胞等聚集,细菌侵入组织间隙,引起肌肉腐烂 。病鱼失去平衡,头部向上于水面升起,有的在尾部继发水霉 。
3、嗜水气单胞菌(pathogenicaeromonas hydrophila)
特点:产气单胞菌属,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端单鞭毛,没有芽胞和荚膜 。
生存环境: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种水体,是多种水生动物的原发性致病菌,为条件致病菌 , 是典型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 。
在水温14~40℃范围内都可繁殖,以28~30℃为最适温度;pH值在6~11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7.2;可在含盐量0‰-4‰的水生存,最适盐度为0.5‰ 。
引发病症:条件致病,具传染性,可以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 。引发白鲢暴发性出血病、甲鱼败血病、黄鳝出血病、鳗鲡红鳍病等 。也可引起竖鳞病 。
嗜水气单胞菌侵入鱼体后 , 先在肠道内增殖,再经门动脉循环进入肝脏、肾脏及其它组织,引起肝脏、肾脏等器官以及血液病变 , 继而出现全身症状 。
当环境骤变,水质恶化时,常会与其它菌(如温和产气单胞菌、弧菌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 。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疾病一般病势较猛,多为恶性传染?。?死亡率很高 。
4、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特点:假单胞菌属,革兰氏阴性,有数根极生鞭毛,运动 , 不产芽孢 。
生存环境:是一种环境污染菌 。适宜温度25~30℃,40℃尚能生长 。广泛分布于水体、水下污泥中 。需氧 , 进行严格的呼吸型代谢,或以硝酸盐为替代的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 。化能营养异养,不需要有机生长因子 。
引发病症:条件致病 , 自溶后产生毒素 , 主要引起赤皮病 。
当鱼体受伤时,体表失去了屏障作用,病菌侵入皮肤损伤处,在该处生长繁殖,而后进入鱼体内,产生败血症 。
主要危害草、青、鲤鱼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流行发病温度是25~30℃ 。
5、白皮假单胞菌(Pseudomonasdermoalba)
特点:假单胞菌属,革兰氏阴性 , 极生鞭毛 。
生存环境:是一种常见的病菌 , 它喜好生存在潮溼环境中,通常分布于泥土、水、空气以及植物上,经由伤口传染 。
引发病症:从背鳍后部至尾柄鳍基部的皮肤发白 , 呈白雾状 , 手摸鳞片粗糙、无黏液 , 将死的病鱼,往往头部朝下、尾鳍向上呈倒立状 。
主要危害鲢、鳙鱼种,草鱼、青鱼也会感染 。此病主要发生在鳜鱼夏花鱼种至大规格鱼种阶段 。病程短,发病时来势凶猛,流行地区广 , 从发病到死亡仅2~3天,死亡率高 , 鱼种死亡率可达50%以上 。每年5~8月为流行期 。
6、水型点状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nctata f.ascitae)
特点:假单胞菌属,革兰氏阴性 。短杆状,近圆形、单个排列,有动力,无芽胞 。
生存环境:该菌是水中常在菌,是条件致病菌 。当水质污浊、鱼体受伤时经皮肤感染 。
引发病症:竖鳞病 。
病鱼体表粗糙 , 鳞片竖立,外观呈松球状,严重时眼球突出、呼吸急促、背部翻转过来,以至死亡 。鳞囊水肿,其内部积存着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如果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液体从鳞囊中喷射出来 。病鱼沉于水底或身体失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
主要是危害鲤鱼、鲫鱼、金鱼,草鱼、鲢鱼有时也患此病 , 从较大的鱼种至亲鱼均可受害 。主要流行于静水养鱼池中,流水养鱼池中较少发生 。在秋末至春季,水温17~22℃流行 。
7、柱状纤维粘细菌(Cyfophaga columnaris)(柱状屈挠杆菌)
特点:革兰氏阴性,兼性好气生长,在无氧条件下生长很慢 。
生存环境:最适生长温度28~35℃ 。pH6.5~7.5生长良好,pH8生长较差 , pH6以下和8.5以上不生长 。0.7%以上的食盐可以抑制其生长 。
引发病症:条件致病,具传染性,引起烂鳃病、白头白嘴病 。
取鳃部粘液镜检 , 可见到分散的、成堆的或柱子形的粘细菌,似火柴棒,菌体柔软,活泼 。
青、草、鲢、鳙等都可发病,流行发病温度是28~35℃ 。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体表、鳍条和头部 。寄生处一般有溃疡和缺损 。可引起浮头,主要发生在放养过密和水质不好的水中 。
8、爱德华氏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鲇鱼爱德华氏菌又称鮰鱼爱德华氏菌(E.ictaluri)
特点:爱德华氏菌为小直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厌氧,靠周生鞭毛运动,但鲇鱼爱德华氏菌在25℃时有动力,在37℃时无动力 。除鲇鱼爱德华氏菌外,其他种最适生长温度为37℃ 。
生存环境:可存活于动物肠道、粪便及淡水中 。无症状的带菌鱼通过粪便散播细菌,细菌在养殖池塘中持续存在并能不断引起该病发生与流行,该菌能在沉积物中存活很长时间 。
引发病症:机会致病菌,病后表现的症状及病变等在各种鱼中有所不同 。
已报道的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常见的肠道感染后发生急性败血症,除了一般的细菌感染所表现出的特征外,贫血和眼球突出是常见的症状,在肝脏及其他内脏器官表现有出血点和坏死点分布 。
二是慢性感染 , 最初在鼻根的嗅觉囊 , 继之缓慢发展到脑组织形成肉芽肿性炎症,伴有交替的倦怠和不规则游动,在后期典型的“头穿孔”病例可见到头背颅侧部烂的很深,一直暴露出脑部 。
流行水温18~28℃ , 在此温度范围以外带菌的鱼群体只有少数发病死亡 。对鳗鲡、鲇鱼和其他动物致?。?对人属罕见致病 。
9、星状诺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
特点:诺卡氏菌是好气菌,革兰氏阳性,抗酸或部分抗酸,大部无气丝,有些之中生气生菌丝体,基丝分枝 , 横隔断裂成杆状体和球状体 。
生存环境:大多为腐生菌,存在于土壤中 。
引发病症:可分为躯干结节型和鳃结节型 。
躯干结节型主要症状为在躯干皮下组织及肌肉发生溃疡,形成外观开关不规则白色阡的疖疮,剖开疖疮流出白色浓汁 。内脏器官如心脏、脾脏、肾脏及鳔处也有白色结节 。
鳃结节于鳃丝基部形成乳白色大结节 , 形成鳃循环障碍后鳃丝呈苍白色 。可侵犯皮肤、软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等,导致病变部位的化脓性炎症及脓肿形成 。
病鱼上浮水面,反应迟钝 , 食欲下降 , 眼球突出,鳍基部和腹部有少量出血 , 腹部肿大 。解剖发现腹腔内有积水,肾脏和肝脏上有一颗颗乳白色的突起,直径大小在1一3毫米 。流行季节较长,从4月至11月均有发生,发病高峰在6~9月,水温28~32℃,发病池水质恶化 , 饲料为海水冰鲜鱼,发病呈慢性型 。
10、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iate)
特点:革兰氏阳性 , 呈链状或成对排列的球菌 。
生存环境:,其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普遍存在于水、动物体表,泌尿生殖道和乳汁中,对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均有致病性,是一种人-兽-鱼共患病病原 。
引发病症:链球菌感染的鱼类 , 头部症状明显,眼球肿大突出 。致病菌能破坏鱼体的脑神经,继而通过血液循环破坏肝、肾、脾等器官引发全身性出血?。且恢执拘约康南妇约膊?。
该病多发生于罗非鱼亲鱼及体重100g以上的幼鱼和成鱼 。在水温长期过高、缺氧或养殖密度过大等情况下易暴发,流行高峰为5~9月 , 流行水温25~37℃ 。病鱼的死亡率达80%以上,死亡高峰可持续2~3周;在低温季节,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持续时间则更长 。
罗非鱼是无乳链球菌高度敏感的宿主,未见感染草鱼、鲤、鲢、鳙等的报道 。(备注:各菌形态不以本文配图为准)
【关键字】:鱼类 病原细菌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水产前沿”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中国水产频道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 。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
草鱼冬天为什么要死?水中会滋生许多浮游生物供草鱼吃,死不了 。野生的草鱼没有人喂食物,能活许多年 。
高温时节,草鱼很容易得出血病和吃皮病 , 你的鱼应该是身后沉底又漂上来的,你看到的是腐朽现象,要找没有死的病鱼看看 , 出血病死鱼,头部和脊柱部位都有黑红或老红现象,会引起其他疾病并发症,估量是你的水质坏了,最好替换或注入新水源 , 去水产部分买些内服和倾泻的药!
本病不会传染,根本原因是水质的事!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