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牡丹皮功效 中药牡丹皮作用


中药牡丹皮功效 中药牡丹皮作用

文章插图
一、丹皮的功效是什么呢
【性味】
辛苦;凉;微寒 。
《本经》:味辛,寒 。
《滇南本草》:性寒,味酸辛 。
《本草备要》:辛甘,微寒 。
【归经】
入心、肝、肾经 。
《珍珠囊》:手厥阴、足少阴 。
《纲目》:手足少阴、厥阴四经 。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
【功效主治】
清热;活血散瘀 。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
《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
《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
《药性论》: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
《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
《珍珠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
《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癥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
《医学入门》: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
《纲目》:和血,生血,凉血 。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
清热凉血
用于热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血热吐血衄血等证,常与生地同用,重者与犀角同用 。
用于热病后热伏阴分、夜热早凉,常与青蒿、地骨皮同用 。
用于阴虚发热、无汗骨蒸,可与青蒿、鱼甲、白薇、黄芪同用 。
风热皮疹,常与双花、蝉蜕、荆芥同用 。
活血消瘀
用于血瘀闭经、痛经,或瘀血积聚,常与当归、川芎、桂枝、桃仁、赤芍同用 。
用于肠痈腹痛,常与大黄、桃仁、冬瓜仁同用 。
清肝降压
用于肝郁火旺,身热暮甚,头痛目涩,常与夏枯草、天麻、菊花同用 。
【配伍应用】
配地骨皮:丹皮性寒,味苦而兼辛,善透泄血中伏热,凉血而除无汗之骨蒸;地骨皮性寒,味甘而淡,善清阴中虚热,益阴而退有汗之骨蒸,二药合用,可加强退热除蒸作用,故凡阴虚血热所致的午后潮热、两颧发红、手足心热、骨蒸烦躁等,无论有汗无汗,皆可用之 。
配生地:丹皮辛苦微寒,清热中有散血之功;生地甘寒多汁,凉中又具养阴之力,二药相须合用,发挥协同作用以加强药力,提高疗效,使凉血而兼散瘀,清热又可宁络,并有一定的养阴之力 。临床主要用于温热之邪入于营血,出现高热、舌绛口渴、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等 。
配赤芍:二药皆有凉血清热、活血散瘀之功,丹皮偏泻心经之火,长于清热凉血,善治血中结热;赤芍偏清肝经之火,活血散瘀作用较佳,善治脉中瘀滞,二药合用,凉血活血之力倍增,宜用于温热病中热入营血、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月经过多、皮肤发斑等血证 。
配栀子:丹皮味苦而微辛,为血中气药;栀子性味苦寒,为气中之血药,善清气分郁火,并有一定的凉血作用,辛以散结,寒以清热,入血分而泄血中伏火 。二药合用,一走气分,一入血分,有气血两清之功 。临床多用其清泄肝热,对于肝郁火旺而致的发热、盗汗或自汗、头痛目涩、颊赤口干、月经不调等最为适宜 。
配青蒿:二药都能凉血除蒸,丹皮善治血热有瘀骨蒸,青蒿善透热伏阴分的邪热,二药相合,可用于邪伏阴分的骨蒸发热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