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驾崩后,小玄烨问父皇去哪了,孝庄太后:他,做和尚去了


顺治皇帝驾崩后,小玄烨问父皇去哪了,孝庄太后:他,做和尚去了

文章插图
1661年2月5日,也就是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深夜,从皇宫里突然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养心殿驾崩 。
其实,这本来就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死亡嘛,谁都避免不了,还没有人能够真的长生不老,那是传说中的神仙,而皇帝也是人,所以也会死,不过就是走得急了点,才24岁 。
然而,就是这样一件正常的死亡事件,却被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神秘的面纱,因为顺治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出宫外的同时,另一个消息也在北京城的茶馆里神神秘秘的流传着,那就是顺治皇帝其实没有死,他因为伤心爱妃董鄂妃的去世,心灰意冷,万念皆空,于是出家当和尚去了......
这一下,茶馆里就热闹起来了,那些茶客们压抑着兴奋得不能再兴奋的语调,一个个缩头贴耳地,悄悄地传说着这个消息,都在议论着这个清朝的皇帝也真是个情种啊,为了一个女子竟然连皇帝都不做了,这实在是古今罕有,就是在我们中华大地也是极为少见 。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几乎全国都知道了,据说,为了堵住这一荒诞的传说,那个后来被康熙皇帝杀死的鳌拜将军奉了太皇太后的命令,还杀死了宫里的几个太监 。可是,这个时候杀人,基本没有用了,结果就是把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神秘 。
事实上,按照《清世祖实录》,说得很清楚,丁己、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诏颁示天下 。那么,既然顺治皇帝是真的死了,为什么还有他出家做和尚的消息传出来呢?
这就不得不说历史上的那位孝庄文皇后了 。
从古到今,无数人猜了无数遍,然而,谁又能想到,这只不过是孝庄太后故意制造出的一场骗局而已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场骗局是如何施展,又是如何达到她的目的的?
1、要说这个女人啦,那真是不简单 。
在大清王朝的历史上,有两个最有名的太皇太后,一个是孝庄文皇后,一个就是那个慈禧太后,两个女人那都是不简单,还都是孤儿寡母的,可是,前者是无人不赞扬,称为贤后,名垂青史,后者却是无人不痛骂,遗臭万年 。
说起孝庄文皇后,手腕不可谓不辣,政治素养不可谓不高,但是,她的手腕和高超的政治素养都是为了培养和辅佐她的儿子爱新觉罗·福临,到了后来顺治皇帝驾崩以后,她又将她全部的爱和才华都放在了她的孙子爱新觉罗·玄烨身上,最终培养出一个大清王朝历史上最杰出的康熙大帝来,可以说,如果没有孝庄太后,就没有大清后来的历史 。
不要不相信,或者认为我在胡说,且听我慢慢说来......
崇德八年农历八月初九日,也就是1643年9月21日,大清历史上的第二个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在盛京沈阳清宁宫“暴逝”、猝死,年52岁 。
要说这大清朝确实有些奇怪,几乎许多皇帝都是莫名其妙地就死了,就连一代大帝康熙的死亡都留下了传说 。
既然是突然死亡,那么什么遗诏之类的就自然没有了,根本来不及嘛,所以,鉴于这个原因,大清朝从康熙开始,到雍正之后,就实行了秘密建储,先把后人的名字写好,放在正大光明匾的后面,以免自己突然死亡,引起混乱 。
所以,蛮人中的天才皇太极的死亡,就引起了一阵混乱 。
由于他的突然驾崩,没有对身后的事作出任何安排,因此,那些王公大臣、亲王、郡王、贝勒的,在表达悲痛的同时,开始迅速酝酿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
什么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多罗豫郡王爱新觉罗·多铎,一个一个的,要么自己想当皇帝,要么支持别人当皇帝,就形成了两股大势力,相互争夺,由一开始的暗地里积极活动,到了后来的公开对抗,盛京沈阳的一场大乱即将开始 。
肃亲王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因为勇猛,在战场上建功最多,才能自然也是不小,早在天聪六年就晋升为和硕贝勒,崇德元年晋升为和硕肃亲王,掌户部事,手中已经有了相当的势力,继位自是理所当然,所以,他的后面聚集了一大堆的拥戴者 。
但是,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15岁就随皇太极出征,同样建立了无数战功,还因此被皇太极赐“墨尔根代青”的美誉,好像就是蒙古语“贤王”的意思,按照习惯,每个人都要这样称呼他,不然,男人就要被罚摘掉他佩带的刀箭,女人就要被罚当众脱掉裙子 。
这样的一个人,加上他文攻武略受到热捧,身后自然也是拥有了巨大的粉丝势力,更何况,据说当年就是因为皇太极使用了阴谋诡计,不然皇位早就是他的了 。所以,这两股大的势力因此形成,针锋相对,其他人自认无法抗衡,只能跟在这两个人的后面摇旗呐喊了 。
这个时候,孝庄太后就出现了 。
孝庄太后是蒙古贵族女子,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叫布木布泰,意思是天降贵人,此时的她还只是居住在永福宫中的庄妃,虽然因为长得特别漂亮而很受皇太极宠爱,但地位却不是太高,排名第五,但是,就在宫中女人都在哭泣的时候,她却敏锐地看到了机会 。
事实上,庄妃很早以前就表现出了较强的政治才能,历史记载,当年的洪承畴宁死不降,搞得爱才的皇太极无可奈何的时候,庄妃就以自己的美貌和温柔,加上她所描绘的极具诱惑力的政治前景,最终打动了洪承畴,让一个誓死忠于大明王朝的忠臣俯首敌国 。
这一次,她再次表现出她的政治嗅觉,从争夺皇位的几个人中,她从其中看出了不可能 。要么就是谁也不服谁,双方来一场血战,按照双方的实力,必定是血流成河,这是谁也不愿意见到的,毕竟大清王朝此时如日中天,这些人个个都是精明的主儿,没有人愿意为此断送了美好前途 。
那么,就只有后退,另选继承人 。于是,庄妃找来了睿亲王多尔衮 。
2、多尔衮的心思 。
后来有很多关于多尔衮和孝庄太后的故事,大多数都说两个人早就认识,有着很长久的感人的爱情,最终,为了爱情,多尔衮放弃了皇位,所以,才有了顺治皇帝 。
这简直是胡说八道 。
如果说多尔衮和孝庄太后之前有什么,那并不稀奇,我也不会评论,毕竟当年的满洲人对嫂子和小叔子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的在意,但是,如果说,就此放弃皇位争夺,就有些假了,毕竟人家冲锋陷阵,和豪格发生矛盾,还不就是为了皇位吗?为了一个女人,基本不可能,不然,也不会有历史上的那些事了 。
庄妃只要告诉多尔衮一句话,“豪格能让你当皇帝吗”,几乎立即就击中了多尔衮的软肋,然后,庄妃再告诉多尔衮一句话,“你想当皇帝吗”,肯定再一次击中他的脑袋 。
两句话就搞定了多尔衮,因为豪格是不可能让他当皇帝的,除非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血战,最终大明王朝崛起,大清王朝自此消失 。那么,自己要是想当皇帝,就只能找一个代理人出来,这个人必然要受到自己的控制,这样,那个人当皇帝,就和自己当皇帝一样,如皇帝 。
在哪里找这样一个人呢?庄妃说:“我的儿子,爱新觉罗·福临,6岁,行不行?”多尔衮被这句话急得抓耳挠腮了 。
9月26日,也就是皇太极驾崩5天后,诸王大臣在崇政殿集会,讨论皇位继承问题 。
此时的大殿上绝对是剑拔弩张,多尔衮带人包围了崇政殿,豪格的人也带刀气势汹汹地闯入,而早在这之前,双方就活动频繁,气氛一天比一天紧张,两边的人都在下令手下亲兵弓上弦、刀出鞘,护住家门,以防万一 。
大家都明白,这个问题不尽快解决,必然会影响到八旗的安危和大清皇朝的未来,现在已经到了摊牌的时候了 。
两黄旗大臣图尔格首先说话,要求立皇子继位,其实就是说立肃亲王豪格,这句话刚一说完,爱新觉罗·阿济格和爱新觉罗·多铎是多尔衮的弟弟,他两人立马站出来,大呼论武功论才华,只有多尔衮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才能让大清王朝兴旺发达 。
多尔衮和豪格此时都不敢说话,就算是想,也不能说出来,免得人家说自己狂妄,所以,要大家公推,还要假装推脱不得,才勉强答应,好像是别人逼着自己似的 。
这时候,大家都把眼光看向爱新觉罗·代善,希望他说句话,毕竟他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二儿子,皇太极的哥哥,虽然因为年龄大了,没有了争雄的心思,但是说一句话还是有一言九鼎的效果 。可是,代善因为不忿多尔衮的嚣张,竟然装起糊涂来,说什么豪格也行,多尔衮也不错,气得双方都咬牙切齿 。
豪格说话了,既然搞不定,这个会议就不要开了,而他的粉丝就顺势大喊,如果有人想选自己当皇帝,那我们就一起自杀,跟随先皇帝一起到地下不起来了 。
看样子,看他们挥舞着剑大喊的势头,火并即将开始 。
多尔衮至此终于明白了庄妃的话了,这个小女人真的很厉害,早就算好了一切,到了这个情况下,自己当皇帝的可能性已经为零了,再不说话,所有机会都会消失,除了火并 。
他立即站起来,大声地提出他的意见,说有人让我当皇帝,这怎么可能呢?我的主张和你们一样,也是希望立先帝的儿子,所以,我觉得,爱新觉罗·福临聪明伶俐,适合为帝,而自己希望和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作为左右辅政,暂代国事,待这娃娃年长后归政 。
这一建议,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谁都无话可说,连豪格都无可奈何,他不可能说,那不行,必须我当皇帝,这必然遭人唾弃 。而对于济尔哈朗和多尔衮,本来在皇太极手里,许多政务都交给他们二人带头处理,出任摄政王是水到渠成,无人可以找到反对的理由 。
而最根本的,很有可能,庄妃不仅仅只找了多尔衮一个人,她应该取得了别人的支持 。
好了,事情搞定,庄妃就此带着儿子成功崛起,更重要的是,大清皇朝的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也就此消失,回到了正轨上......
3、孝庄太后的面临再一次决策 。
后人对多尔衮的此项决策,给予诸多的赞美,说什么高瞻远瞩、胸襟广阔,或者说什么为了爱情,事实上,这是他在“佩剑刺刀”相逼的无可奈何之下不得不做的一次让步,也是为自己迈进权力的顶峰奠定了基础,随后,他就清除了一系列的政敌,包括豪格 。
这个时候,特别是清兵入主中原后,孝庄太后在面临多尔衮的势力如日中天的环境下,她就像所有坚强的女人那样,勇敢地站了出来,用自己瘦弱的身体为她的孩子遮风挡雨 。
为了保住福临的地位,她告诉自己的儿子,忍住、忍住,忍气吞声才是唯一的途径 。所以,多尔衮无论怎样,孝庄太后都是一概迁就,为了更好地麻痹多尔衮,她作出了下嫁多尔衮的决定,让顺治皇帝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直到把他熬死 。
很可惜,孝庄太后的命运实在是太凄苦了,多尔衮死后仅仅十年,她的儿子顺治皇帝也因为天花而死亡 。
记住,是因为天花,这在历史上也有记载的,据传,在这之前,朝廷曾经下令,禁止民间炒豆 。
于是,孝庄太后再一次面临痛苦的境地,幼小的孙子爱新觉罗·玄烨,强大的王公大臣集团,什么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哪一个都不是省事的主,而她的孙子玄烨才只有8岁,还是因为出过天花所以对天花具有免疫力,才被顺治皇帝依照汤若望的建议,以遗诏的形式册立为皇太子的 。
虽然有遗诏,可是在面对强大的王公大臣集团的时候,实力才是很重要的,孤儿寡母的在这个时候,谁能保证他们没有野心呢?
而后来鳌拜乱政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
在孝庄太后看来,第一依靠的还是要忍,刀子插在心上都要忍住 。而第二个,此时她知道,仅仅依靠忍也是不一定就能躲避危机了,于是,她想到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编织顺治皇帝的死因 。
正好,顺治皇帝生前的许多事,都为孝庄太后编织谎言提供了极好的基础 。
第一个,顺治皇帝喜欢董鄂妃,而且是“独宠” 。后人说董鄂妃就是董小宛,搞出了一个冒辟疆的故事,这又是胡说了,事实上,董鄂妃是清朝廷内大臣鄂硕的女儿,董鄂是满语翻译过来的一个词,据说,顺治皇帝有一天发现董鄂小姐被她的丈夫打,就给了她的丈夫一个耳光,最后,她的丈夫郁郁而终,于是,顺治皇帝就霸占了她 。
后来,董鄂妃为顺治皇帝生下一个儿子,这让顺治喜出望外,准备立这个儿子为太子,不料,还没有2岁,“太子”夭折,董鄂妃因此备受打击,不久又感染天花,挺不住了,一命呜呼,应该叫香消玉殒 。死后被顺治追尊为孝献皇后,于是,为情所困的顺治因为自己所爱的人离开,万念俱灰 。
第二个,顺治酷爱佛法 。据说,顺治皇帝20岁在海会寺遇到和尚憨璞聪,从此信佛的念头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召集木陈忞、溪森、玉林琇等一系列的大师讲经说道,为了表达自己对佛的向往,他安排小太监吴良辅代自己出家,后来,还要求溪森和尚给自己剃了个光头,由此成为“光头天子”,法号行痴 。
这个溪森就是《康熙皇帝》电视剧中的行森,不过行森并没有被烧死,因为顺治没有出家,所以,结果并不像电视剧里面所说的那样了 。
好了,两个条件都有了,关于顺治皇帝的故事就出来了,“情痴”皇帝顺治,为情所困,万念俱灰,受溪森剃度,到五台山做和尚去了 。
于是,在某一天的早上,太阳像往常一样升了起来,可是,几位大臣们在大殿里面左等右等,等了将近两个小时,也没有看见皇帝上朝,因此,有人就报告给了太后孝庄,孝庄太后走到顺治的寝宫,里面没有任何动静,就推门进去,只见床上整整齐齐的,没有一个人,桌子上有一封书信......
坚强地孝庄太后出来后,对外宣布,顺治帝已经驾崩,太子爱新觉罗·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帝 。
再不久,这个故事,在孝庄太后一个人唉声叹息时,被人“无意中”听见,于是,顺治皇帝没有死,只是出家去了的故事就此流传开来 。
8岁的玄烨登基后,被顺治钦点的四个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开始了争权夺利的道路,康熙皇帝几乎被撇到了一边,除了玩,什么事也做不了,皇权由此旁落,回到了多尔衮的时代,有可能比那时更加凶险 。
作为太皇太后的孝庄,自然也是只能躲在宫里念念佛经而已,也没有实力抗争,唯有选择忍让,只是,她用她敏锐的眼光和政治头脑对眼前发生的一切冷眼旁观,甚至还有些喜悦,斗吧,斗个你死我活,自己和她的孙子就安全了 。她其实是在等待机会,一个一击即中的机会 。
在这场辅政大臣争权夺利的过程中,苏克萨哈被鳌拜抄家灭族,遏必隆胆小怕事,缩到了后面,没有能力与鳌拜抗衡,而唯一有能力和鳌拜对抗的索尼,因为年龄的原因,选择了退出,从此不再上朝议事 。
至此,鳌拜的权力越来越大,飞扬跋扈,视皇权于不见,越发有了夺权的迹象 。
按照当时的情形,所有军权、政权都在鳌拜的手里,而且鳌拜似乎也有了谋反的迹象,但是,为什么鳌拜却没有及时篡权,夺了康熙的皇位呢?
孝庄太后编织的故事在这个时候起作用了 。
一般来说,孤儿寡母的,很容易就受人轻视,何况还是一个没有军权没有任何实力的孤儿寡母,就更让人不屑一顾了 。但是,顺治皇帝就不一样了,经过十多年的耕耘,手下全部是自己提拔的人,就是什么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无一不是他一手拉起来的,对他自然是感恩戴德,因此,只要顺治登高一呼,这些人再怎么蹦跶,也就是一个小指头的事,瞬间灰飞烟灭 。
当然,如果顺治皇帝死了,一切烟消云散,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只不过,如果他没有死呢?
这就让人很害怕了 。一旦做和尚的顺治得到消息,自己的儿子被人害了,还当什么屁的和尚啊,立马脱掉僧袍,在紫禁城一站,鳌拜就是个蚂蚁,万劫不复 。
因此,关于顺治皇帝没有死,只是做和尚的消息实在是令人寝食难安了,而且还真的听说孝庄太后时不时地就跑到五台山去拜一下佛,京城到处是广大无边的佛殿,为什么她还要远天远地的跑到五台山那个叫什么清凉寺的小地方去呢?据《起居注》记载,孝庄皇太后不仅自己多次去五台山,还带着小康熙一起去 。
这真是让人费解,为了探明真相,鳌拜也多次暗地派人去侦查,可就是没有找出什么蛛丝马迹来,他试探孝庄太后,也杀了传言顺治皇帝当和尚的小太监,只是,孝庄太后太精了,根本就没有一点破绽 。
鳌拜这样一犹豫之间,就把自己的小命给犹豫掉了 。
这一次,孝庄太后真正的安稳了,康熙皇帝在他的奶奶孝庄太后的辅佐下,开始了大清王朝最辉煌的一段历史,那个叫爱新觉罗·玄烨的8岁小男孩,创造了一系列的传奇,14岁擒拿权臣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成就了一代大帝的伟业 。
只是,孝庄太后其实制造这个骗局,连自己也没有想到,竟然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她将顺治皇帝编造成一个有情有义的皇帝,这给中原百姓以极大的震撼,在他们眼里,原来的满洲八旗不是那种残暴的形象,而是和他们一样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
这样的认知,让中原百姓对满洲皇帝有了好感,不再有强大的抵触性,这也给康熙皇帝统治这个国家带来了便利 。
从当时的历史看,你觉得呢?欢迎评论!
【顺治皇帝驾崩后,小玄烨问父皇去哪了,孝庄太后:他,做和尚去了】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