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试论散落民间古代书画鉴定的方法体系——印鉴比对


14 试论散落民间古代书画鉴定的方法体系——印鉴比对

文章插图
从今天开始,进入鉴真环节 。
【14 试论散落民间古代书画鉴定的方法体系——印鉴比对】如果一幅字画,无前述之明显弊病(初筛),又为可喜爱的作家作品,则可开始做印鉴比对工程 。
我国现存国有博物馆的书画藏品,大多为建国初期三大鉴定专家鉴定:启功、徐邦达、谢稚柳 。三位对于收藏印鉴的态度有明显的不同 。启功因金石学功底浑厚,在鉴定中有意无意经常使用金石学知识作为辅助,也有靠书画演变史和材质来鉴定的案例 。徐老更侧重书画作者本身的书写风格(笔性说),对于材质等,认为不能作为铁据 。谢老更看重考据学 。笔者认为,书画演变史,乃是客观的历史发展规律,它们不由人的意志转移,金石学就是对古代刻石(铭文)演变规律的研究 。而对于一些非田野考古所得的金石铭文,金石学史学者往往也自觉使用书史的演变规律来推断年代及出土地点 。而纸绢等材质的老化现象更不随人的意志转移 。这三样的研究成果都可作为鉴定的依据,且相对于纯粹眼学的“笔性”说,更客观一些,且最大程度上排除了书画家终身求变的不可控性、以及鉴定者个人艺术修养未达或对某作家了解程度有限等主观干扰因素 。惜启功先生未能在学术上形成一套完整详尽的、系统化的鉴定方法论,因此笔者尝试着往这个方向上补全 。
印鉴比对,应当作为鉴真工程的重中之重,基于如下几个原因:(1)历代收藏家盖印,则说明有历代藏家已经做过鉴定工作,认为确真(此情况在明清或有一些例外,有些宋仿唐,或元仿宋的宫廷及大师仿作,后世藏家也宝之,并且在扣印时不一定评论真伪,需要结合其他方面看,以后另说);(2)历代收藏家的印鉴,有据可查,建国以来经过大量鉴定专家之手,虽然印鉴书存在数据库不全,部分印章模糊不清,少量印章笔者有存疑的情况,但绝大部分印鉴还是可以作为标准版拿来权衡手中检材的,我们可以挑选其中公认无误的部分作为重点使用对象;(3)印鉴比对是司法鉴定也采用的方法,一来可以较大限度排除眼学的非客观因素,二来可以作为鉴真的证据留存;(4)不同时期的印泥存在不同的老化痕迹,可以据此判断是否为后世伪作(以后另说) 。
今天以一幅草书法帖,先说印鉴比对的几个步骤 。
此帖为北宋徽宗法帖,一套共六条手卷,合计141枚印鉴(含历代帝王9人),本文仅选取其中的北宋徽宗“宣和中秘”印、清乾隆“鉴古”印两枚举例,后附主要收藏家的部分印鉴图片作为参考 。
1、准备印鉴书:我采用的是如下两套:
(1)《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海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 1987年) 。按前言,此书搜集唐代至近代著名书画家及收藏家共1220人的23000+枚印鉴(含款识),是比较完善和权威的版本 。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2)《清代帝后玺印谱》(郭福祥著 故宫出版社 2019年) 。这套的清代宫廷印玺更全面丰富 。
清代帝后玺印谱
这两套印书的好处是,印章都按原印章(或印文)尺寸大小排版,可以做尺寸方面的比对工作 。
另外还有一套辽宁美术出版社的印鉴书,以及一套新出的近代印鉴书,和少量地方大师的印鉴书,笔者并未采购,所以无法一一评说 。在此欢迎使用那些印书的朋友分享宝贵意见 。
其他网络上的印章图片,仅偶尔作为参考,主要是来源不一定可靠,以及尺寸不明,但对于上述印书没有涵盖到的印鉴和款识,可以翻阅着看看,但是数据不权威 。
2、比对顺序:优先比对更早年代、更大藏家(尤其帝王、宫廷)的印鉴 。比如看一幅唐代的字画,宋徽宗的鉴定意见或者要比乾隆的更可靠一些,因为离那个时代更近;而帝王、宫廷存留书画,则鉴定工作比普通藏家更为严谨 。
如下则为必须比对的藏家(如有):宋徽宗、宋高宗、元鲜于枢、元赵孟頫、明宣德、明项元汴(项子京)、明唐寅、明丰坊、明文嘉、明朱棡(晋王)、清历代帝王、清索尔图、清王鸿绪等 。
3、比对的流程,以下三方面应综合在一起,最后形成判断:
(1)比对印文是否同一枚印:由于存在下述原因,印文不见得会完全一致,能达到95%以上,笔者以为就算过关 。对于某些鉴定体系揪着印文的某个角、某个缺口、某个笔画的粗细,来一招定伪法,笔者认为不可取 。应用于现代文书和字画的司法鉴定体系不能直接照搬过来应用于古代书画鉴定,因为:a. 古代的印泥与现代的印台/印泥材质不同,章料也不完全相同 。盖印时,手每一次按泥时的力度不同,压在每个角落的轻重也不同,所以可能会出现某个角落少泥,某个角落多泥的现象;b. 随着时间的流逝,部分软材质的印章,可能存在崩口现象(尤其是软田黄等印材,明清常用,硬度很低) 。而我们文博系统的官方印鉴数据库不是也不可能是实时动态系统,它只选取某些时点的印鉴;c.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作品上的印泥可能存在剥落和模糊不清的现象(尤其是光滑纸面、较老的作品),如果死揪着一个角落的差别就定伪,是不太负责任的表现 。
但是如果检材和标准印鉴核对时,连印文粗细、印章形状、文字笔画及间架结构都存在很大差异,则需当心了 。
所以笔者认为这一项,大家需要细看,但不要认死理 。比如曾经有人提过“三希堂精鉴玺”印边缘必须有六个缺口,分别位于何处何处,差一毫米都不行,笔者认为有点过于局限 。笔者曾见过无误的早期“三希堂精鉴玺”印,边缘没有缺口,何年月日缺到了6个,属于历史之谜 。
试举几例,摘录印书和检材的对比图如下(左边印书,右边检材)(因上述原因,不生搬当代司法鉴定关于文书印鉴比对方法,非要打几圈圈强调某些角落或笔画转折):
北宋徽宗 宣和中秘印
清乾隆 鉴古印
(2)比对尺寸:此项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但是受装裱时有无拱曲、和拍照角度等的影响,或者会略有轻微出入 。
(3)做图软件将标准版与检材重叠,查看是否一致:笔者使用photoshop将标准版变为纯黑白,选择透明度为60%,而后覆盖在检材上方核对 。如(2),也会受到装裱和拍摄角度的轻微影响,能达到95%以上准确率即可 。
以上为印鉴比对的全部内容,下面是对三个常见疑问的回答:
1、关于是否存在另一枚印鉴的问题:有些时候,藏家比对中发现跟标准版不符合,觉得或者历史上还有另一枚印文完全相同的印鉴 。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反而经常存在 。对于项元汴、乾隆、张大千等制印“狂魔”来说,纯为爱好多做几枚大大小小、印文一样的印章,也不是没有可能 。比如《乾隆宝薮》一书记载,光“古稀天子”印就有17枚 。所以给出一个建议:如果在同一幅作品中,同时存在该收藏家的多枚印鉴,其他印鉴都确认无误,仅一枚印鉴有差异,则可考虑这种情况 。如果同一幅作品中,该收藏家的多枚印鉴都与标准版本不符,则需考虑这名藏家的印鉴可能不实 。
2、关于是否存在真画盖伪印的问题:这种情况笔者仅见过一幅元代书画家的作品(不排除还有其他案例,但是已见过的比例很低),确实从书法、绘画风格本身都没有问题,许多位大藏家的印也没有问题,唯独有一位收藏家的印鉴全部不对 。这种或者是后人为了卖画而画蛇添足 。这样的作品,笔者认为可以收藏,但是在鉴定送检时较大概率不被认可 。
3、印鉴书上的内容是否不全:这种情况也是可能存在的 。比如清宫印鉴书上的许多印,上博的版本就没有 。这样子,如果一枚印找不到任何印书上有记录,则需查阅更多的资料,才有可能确认来历和正确性了 。比如民间流转的许多古代书画家的作品,往往都有作者落款和名章,在传统文博系不接受宋以前的创作者留章这件事情 。这个只能从其他收藏印鉴、纸绢材质的老化,和后面将提到的书画发展史中寻找证据,形成证据链条后,再反过来做合理的推测 。
当我们完成全部的鉴真工作(而不仅仅是印鉴核对)之后,鉴真帖上未被印书所囊括的印鉴,则可作为确真后的私人收藏印鉴库 。在本系列的结尾,笔者会奉上我个人的印鉴库,供大家参考 。
以下为宋徽宗此帖上,历代重要收藏家的印鉴图片:
宋徽宗 宣和印
宋徽宗 宣和中秘印
宋高宗 绍兴印
元 鲜于枢 困学斋仙印
明宣宗 武英殿宝印
明 项元汴 神品印、平生真赏印
明 项元汴 退密印、子孙永宝印
明 项元汴 檇李项氏世家宝玩印
明 丰坊 太史公牛马走印
明 唐寅 逃禅仙吏印


明 文嘉 桃邬印
清 康熙 康熙宸翰印
清 乾隆 十全老人印
清 乾隆 乾隆御览之宝印
清乾隆 石渠宝笈印、石渠定鉴印
清乾隆 太上皇帝之宝印
清 乾隆 三希堂精鉴玺印、宜子孙印
清咸丰 咸丰印
清同治 同治印
清光绪 光绪印
-------------------------------------
本系列地址链接:
(1)前言及参考书目
https://www.toutiao.com/i7005399367796523551/
(2)鉴老知新
https://www.toutiao.com/i7007665986388230694/
(3)为何是铁证
https://www.toutiao.com/i7007970218022601220/
(4)谨慎性原则的危害
https://www.toutiao.com/i7008497667794043403/
(5)老纸与做旧纸
https://www.toutiao.com/i7008717584250012168/
(6)更多做旧纸
https://www.toutiao.com/i7009148716946866702/
(7)不以数量废鉴定
https://www.toutiao.com/i7009495857997529630/
(8)老绢与做旧绢
https://www.toutiao.com/i7010738850561606177/
(9)更多做旧绢
https://www.toutiao.com/i7011057131587650056/
(10)珂罗版重灾区
https://www.toutiao.com/i7011296717857407524/
(11)仿画诸病
https://www.toutiao.com/i7012133129221718566/
(12)书非画也
https://www.toutiao.com/a7012840098832302606/?log_from=99901bf8e20d5_1632823595967
(13)诗书画共同之境
https://www.toutiao.com/i7012919978521379367/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