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阴历还是阳历 阳历是阴历还是阳历呀


到底是阴历还是阳历 阳历是阴历还是阳历呀

文章插图
2022年2月4日 , 立春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馆(鸟巢)精彩上演 。倒计时表演以中国传统历法的二十四节气为主要元素 , 从“雨水”开始 , 把古诗词与生机勃勃的当代中国影像融为一体 , 直至“立春”节气 , 与冬奥会开幕完美融合 , 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演绎了完美的中国式浪漫 。
二十四节气 , 是中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 , 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易传·系辞》曰:“仰以观于天文 , 俯以察于地理 , 是故知幽明之故 。”我们的祖先就是长期对天文地理的观察中 , 发现了“斗转星移”和气候变化的内在规律(幽明之故) , 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 , 发明了二十四节气 。这是中国人创造的时间知识体系和安排农业生产、协调农事活动的基本遵循 , 体现了中国人顺天应时的哲学思想 , 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典型代表 。
二十四节气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 , 最初只有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 , 周朝时出现了八个节气 , 据说是周公用圭表测影法准确测定了“冬至” , 并将其确立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 ,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布的《太初历》正式将其定于历法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划分的方法 , 自清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时宪历》起 , 一直沿用至今 。
【到底是阴历还是阳历 阳历是阴历还是阳历呀】二十四节气是阴历还是阳历
说到中国传统历法 , 很多人都会认为它是阴历 , 而把现行的公历认为是阳历 。然而 , 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 , 至少也是不全面的 。
从历史上来看 ,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使用的历法各不相同 , 甚至年和月的时间长短也大相径庭 。但归结起来 , 这些历法基本上可分为三类类:阳历、阴历和阴阳历 。
阳历是以四季变化周期 , 即地球绕太阳公转(回归年)为依据编制的历法 , 例如现行的公历(我国自1912年起使用公历) 。阴历是以月相阴晴圆缺变化周期(朔望月)为依据编制的历法 。阴阳历是兼顾回归年和朔望月编制的历法 , 中国的传统历法就是阴阳历的典型代表 。
2000多年以来的我国传统历法 , 也一直以地球公转为回归年周期 , 汉代《太初历》一年为365.25天 , 宋代《统天历》、元代《授时历》更是精确到365.2425天 , 与现代测定值相差不过20多秒 。月的周期以月相阴晴圆缺为依据 , 大月30天 , 小月29天 , 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 , 为了弥补12个月的时间较阳历年短11天左右的差距 , 每隔两三年加入一个闰月 , 这就是民间谚语所说的“三年两头闰” 。二十四节气则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为依据 , 所以每个节气相对于公历的时间是基本固定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 , 我国编制的历书都刊载有二十四节气 。
二十四节气为什么全国通用
大家都知道 ,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 , 二十四节气最早也是发源于黄河流域 。中国南北跨度5500公里、东西跨度5200公里 。当南国春暖花开的时候 , 北方还是一片冰天雪地 , 二十四节气在全国各地能够普遍适用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的 , 而“斗转星移”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因此 , 从本质上来看二十节气依然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决定的 。而且 , 现行二十四节气的确定依据就是太阳黄经度数 。虽然这两种确立方法表面上的根据看似不同 , 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 所以两者确定的节气是基本一致的 , 相差时间仅在分秒之间 , 在日常生活中大可以忽略不计 。
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 ,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季节和气候的对应关系 , 不论它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由什么人测定 , 它反映的客观规律都是不变的 。既然是客观规律 , 就具有普遍适用性 , 无论在四季温暖的海南岛、冰天雪地的大东北 , 还是祖国西陲的帕米尔高原 , 都是适用的 。
当然 , 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 , 在每一个节气的时候 , 各地的气候差别巨大 。但二十四节气所反映的并不是某一个时间段的具体天气情况 , 而是气候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 这个趋势在任何地方都是一致的 。因此 , 二十四节气不光在我国各地普遍适用 , 而且在北半球所有的地方都适应 。即便在南半球 , 虽然四季变化正好和北半球相反 , 但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
正是因为中国的二十节气科学反映了气候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因此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并于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二十节气推动中华文明繁荣前行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 , 二十四节气历来是人们安排农业生产的风向标 , 预判冷暖雨雪、安排生活事务的指南针 。其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用来表示昼夜的长短;惊蛰、清明、小满、芒种表示气候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表示降水的多少;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指示气温的变化 。这些都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 我们的祖先就是按照二十节气的指示来科学进行生产 , 合理安排生活 , 中华文明才得以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
同时 , 在长期的生活中 , 人们也结合二十四节气形成了很多民俗活动 。比如南方一些地方在立春的时候举行“打春牛”的仪式 , 祈祝五谷丰登;全国各地清明节时期的祭祖扫墓、缅怀亲人的活动;巴蜀及其它一些地方出嫁的女儿带着丈夫“雨水节 , 回娘屋”看父母;还有些地方在这一天要为儿女拉保保(认干爹干妈);北方大部分地方都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俗 , 这些都已经成了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另外 , 几千年来的文人墨客也围绕着二十四节气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如“春盘春酒年年好 , 试戴银旛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 , 不是人间偏我老(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 。”“天街小雨润如酥 ,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相思掩泣复何如 , 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 , 葛衣纱帽望回车 。(韩翃《赠别王侍御赴上都》)”等诗歌就分别描写了立春、雨水、小暑的景致或心情 。像这样的诗歌在历朝历代的名家诗作中可谓是举不胜举 。
因此 , 二十节气既是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 , 又推动着中华文明的不断前进和繁荣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