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自家的牛舌头被割了 农夫家中牛舌头被割


农夫自家的牛舌头被割了 农夫家中牛舌头被割

文章插图
1973年4月,因为附近一项建设工程批准上马,安徽合肥的包氏家族墓群需要迁葬 。
这个包氏家族的先祖,就是合肥历史上最有名的大臣,妇孺皆知的包拯“包青天” 。
在一个规格狭小、摆设简陋的墓葬之中,一片残破的墓碑被挖了出来,墓碑上的字清晰可辨:《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 。
这块千年石碑为我们解答了第一个传说中的问题:包拯果然是清正廉洁、身无余财的大清官 。
那么它是否能为我们证实第二个不知在多少史书、戏剧、演义中描绘的那样,包拯是个断案如神、明察秋毫的大“青天”呢?
答案是也有 。
只管回去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这一年,38岁的包拯在为去世的父母守丧期满整整半年之后,终于从悲伤中走了出来,了无牵挂地重新踏上了仕途 。
朝廷将这个大孝子安排在了一个离家乡不远的地方:扬州天长县知县,也就是今天的安徽滁州天长县 。
此时的包拯不过是一个普通官员,远没有后来震动天下的名声 。
刚刚走马上任不久,包县令的衙门就发生了一桩怪事 。
一位农夫来到大堂,说自己丢了一样东西,但这件东西听起来,却让人哭笑不得:不是什么黄金白银,也不是什么家传宝贝,而一条舌头 。
不过这确实是一条十分值钱的舌头,因为它属于农夫家里的耕牛 。
在农业社会,耕牛的地位和价值一直居高不下 。自先秦开始,历朝历代都对耕牛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保护,严禁不报告官府就私自宰杀耕牛 。
北宋当然不能例外,法律明文规定:“凡无事杀牛者皆判刑”,别说别人家的牛不能故杀、误杀、盗杀,就算是自己家养的牛,随便杀了也要判一年有期徒刑 。
且不说当时的医疗条件对于伤口感染基本束手无策,失去舌头的耕牛,吃不能吃,动不能动,实际上也只有死路一条 。
为了尽量减少损失,农夫才不得不急急忙忙先来官府报备,请求准许自己杀牛吃肉 。
但另一个问题是,这件用心如此险恶的事情,究竟是谁做的呢?
当时并没有什么DNA之类的先进破案技术,对方只要偷偷把割走的牛舌一煮,不仅能够改善伙食,而且从此销赃灭迹,再也不可能找到对证 。
就算他包拯可以问遍十里八村,找出最有嫌疑的案犯,但无法做到人赃俱获,也就无计可施 。
这个人到底是谁?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什么?
包拯在公堂上来回踱步,苦思冥想 。
堂下的农夫只能不知所措地等待判决——至少只要能够批准杀牛,至于能不能抓到罪犯,恐怕他也没抱有这个不切实际的希望 。
“你只管回去,把牛杀了 。”最终,农夫等到了包拯的回答 。
不过包拯马上又补充交代了一句:“一定要把肉卖掉 。”
这当然正中农夫下怀,不管怎么说,能多弥补一分损失也好 。
农夫虽然回去了,但包拯的工作还没完 。
在古代,由于牛皮可以制作盔甲、牛筋可以制作弓弦、牛角可以制作弓身,按照规定,农夫前脚杀了牛,包拯后脚就要派人去农夫家中缴收牛皮牛筋牛角这些军备物资 。
谁知包拯竟然像忘了这事一样,迟迟没有派出一名衙役 。
自投罗网果然不过多久,天长县的集市上,就出现了兜售牛肉的农夫 。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只能吃到快要病死老死的牛肉,肉质当然不能和这头遭到飞来横祸的壮牛相比 。
农夫的摊位前人来人往,着实有不少人对如此新鲜优质的牛肉称赞不已 。
包拯还是没有派人去农夫家中收缴被剥下的牛皮牛角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