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小知识 饮食四种平衡很重要


饮食小知识 饮食四种平衡很重要

文章插图
一、饮食四种平衡如何重要
 “杂食者,美食也”———杂与精的平衡
人体需要的营养是多方面的 。从人类的进化历史看,必须有众多来源的食物才能满足营养平衡的需要 。日常膳食中食物的种类虽然是有限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人类摄取的谷物、蔬菜、水果与采摘的野生天然植物品种则是无限的 。膳食偏简求精,实则有害无益,特别是对生长发育不利,偏食和食物过精易造成微量元素铁、锌、碘、矿物质元素钙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以及一些营养素的过剩 。因此,除需注意食品色、香、味、形以外,更应提倡食品来源的多样化 。
古人说:“杂食者,美食也!”著名营养学家李瑞芬教授曾谈到,为保持身体健康,每天要吃25~30种不同的食物,可谓杂矣!
“食宜暖”———膳食的冷热平衡
“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指出了膳食的冷热平衡 。“食宜暖”,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微则为咳,甚则为泄 。体虚胃寒的人,应少吃生冷食物,特别是在夏日更应慎重 。民间也强调“饥时勿急,空腹忌冷” 。反之,饮食也不可太热,否则易烫伤胃脘、咽喉 。据报道,在华北地区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就有喜饮热水、热粥的习惯 。故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 。”所以,膳食应当注意冷热平衡 。
“食前忌动,食后忌静”———就餐前后动静平衡
就餐前后动与静的平衡同样很重要,因为人们每天饮食中所摄入的各种食物及营养与身体的热能消耗之间必须保持平衡 。《论语·乡党》篇中说:“食不语,寝不言 。”说明古人主张食前及食中宜静而专致,不可分心、高谈阔论,以利纳谷和消化 。古人言:“饮食即卧,不消积聚,乃生百疾 。”医学食疗古籍称“食后便卧令人患肺气、头风、中痞之疾,盖营卫不通,气血凝滞故而”,所以饭后要适当活动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说明进食后缓行散步有利于健康 。
“胃好恬愉”———进食前后的情绪平衡
进食前和进食中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与此相反则会危害脾胃 。《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很难设想,人们在气血紊乱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 。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 。”进食过程中一切反常的情绪都应尽力排除 。
音乐对于消化功能有很大裨益 。《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 。”因此,我国道家不仅提出了“脾脏闻乐则磨”之说,还发展了一整套“音符”和“梵音”等,奏出柔和清悦的音乐以配合进食 。
二、如何“吃”出免疫力
蛋白质是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分 。如鸡蛋、瘦肉、鱼是优质的低脂肪、高蛋白食物,可增强免疫力,保护心脏 。
大蒜味辛、微凉,有疏风解表、化浊之功效,对消化道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大蒜能治感冒、发热、消化不良、腹胀等,对细菌痢疾也有一定的疗效 。每顿食1~2瓣大蒜,对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抗病能力,提高食欲都是大有裨益的,特别是紫皮蒜或独头蒜的效果更佳 。葱和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硒,硒能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功能,抵抗和降低体内有害金属的入侵,还能促进正常细胞增殖和再生,提高免疫力 。
大豆以及豆制品中丰富的植物激素能维护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比如,绿豆性味甘寒,可清热、止渴、利尿、解毒 。绿豆里还含有维生素a、b、b2,绿豆衣即绿豆的外皮,其有退目翳之作用,所以夏天经常食用绿豆粥和绿豆汤,对人体是大有好处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