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常用手法中医推拿和按摩区别


中医推拿常用手法中医推拿和按摩区别

文章插图
一、中医推拿常用的手法
推拿是重要外治疗法常见的一种 , 它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强调人体体表通过经络、穴位与内脏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
内脏有病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 , 对体表经络、穴位进行推拿刺激 , 也可以通过经络将治疗疾病的“信息”传达给有病的脏腑 , 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推拿的常用手法有下面几种:
1.推法
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患者的某一部位 , 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该手法适用于头面、四肢、胸腹部 , 具有疏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舒筋通络的功能 。
 2.拿法
将我们的大拇指和其他四根指头中任意一根或者几根相对 , 提拿我们身体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 , 一拿一放进行交替 , 这个手法适用于颈项、肩背和四肢 。它有开窍醒神、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功能 。
3.按法
用指腹或手掌着力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 , 向下压之 , 并在该处保持一定的压力停留片刻 , 随之稍加揉动 。本法常与揉法配合使用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处的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背腰和四肢 。具有通经活络、缓解痉挛、调理关节的功能 。
4.摩法
以手掌附着于人体的某一部位 , 在其上作环形移动抚摩 。多用于腹部 , 也可用于身体各部位的跌打肿痛较剧者 , 具有缓止痛、调和气血、和中理气、消积导滞的功效 。
二、中医推拿和按摩有什么区别
推拿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 , 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 , 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
推拿的手法有强有弱 , “轻推、顺推皆为补” , 即缓和、轻微的连续刺激能活跃脏腑的生理功能 , 为补法;急速、较重且时间较短的刺激 , 会抑制脏器的生理功能 , 为泻法 。针对具体的患者 , 手法轻重应以患者的耐受度而论 , 产生较强烈的酸麻胀痛感时为泻 , 感觉轻微时为补 。手法的频率也与补泻有关 , “缓摩为补 , 急摩为泻” , 即频率低的为补法 , 频率快的为泻法 。
手法方向不同 , 疗效各异 。《幼科推拿秘书》说:“左转补兮 , 右转泄 。”虽然说的是小儿按摩 , 但在成人身上也适用 。腹部按摩时 , 以患者自身的方向为度 , 顺时针方向按摩 , 有明显的通便泻下的效果 , 为泻法;逆时针方向按摩 , 可增强胃肠消化功能 , 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 为补法 。
此外 , 手法的补泻与按摩部位的特殊性也有关系 。清代《小儿推拿广意》中说:“运太阳往耳转为泻 , 往眼转为补 。”就是说按摩太阳穴时 , 向眼方向揉为补法 , 有壮筋补虚的作用;向耳方向揉为泻法 , 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功效 。背部的脊柱穴 , 用捏脊法自下而上能培元气、通经络、和脏腑 , 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 , 为补法;推脊柱穴从上至下 , 有清热的功效 , 为泻法 。又如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 自下向上直推为推上七节 , 能温阳止泻 , 用于治疗虚寒腹泻;自上向下直推为推下七节 , 能泻热通便 , 用于治疗肠热便秘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