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高的食物怎样做到膳食养生


嘌呤高的食物怎样做到膳食养生

文章插图
一、嘌呤的作用
1.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 , 其次是小肠粘膜和胸腺 。嘌呤核苷酸合成部位在胞液 , 合成的原料包括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 。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 , 然后IMP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核苷酸(GMP) 。嘌呤环各元素来源如下:N1由天冬氨酸提供 , C2由N10-甲酰FH4提供、C8由N5 , N10-甲炔FH4提供 , N3、N9由谷氨酰胺提供 , C4、C5、N7由甘氨酸提供 , C6由CO2提供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合成的 , 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的 。反应过程中的关键酶包括PRPP酰胺转移酶、PRPP合成酶 。PRPP酰胺转移酶是一类变构酶 , 其单体形式有活性 , 二聚体形式无活性 。IMP、AMP及GMP使活性形式转变成无活性形式 , 而PRPP则相反 。从头合成的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 , 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部位:嘌呤核苷酸合成起始阶段的PRPP合成酶和PRPP酰胺转移酶活性可被合成产物IMP、AMP及GMP等抑制;在形成AMP和GMP过程中 , 过量的AMP控制AMP的生成 , 不影响GMP的合成 , 过量的GMP控制GMP的生成 , 不影响AMP的合成;IMP转变成AMP时需要GTP , 而IMP转变成GMP时需要ATP 。
 2.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反应中的主要酶包括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 ,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 。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节省从头合成时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体内某些组织器官 , 例如脑、骨髓等由于缺乏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酶体系 , 而只能进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
 3.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 。IMP可以转变成AMP和GMP , AMP和GMP也可转变成IMP 。AMP和GMP之间可相互转变 。
 4.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体内的脱氧核苷酸是通过各自相应的核糖核苷酸在二磷酸水平上还原而成的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催化此反应 。
二、嘌呤代谢途径
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反应基本过程是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核苷 , 进而在酶作用下成自由的碱基及1-磷酸核糖 。嘌呤碱最终分解成尿酸 , 随尿排出体外 。黄嘌呤氧化酶是分解代谢中重要的酶 。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主要在肝、小肠及肾中进行 。嘌呤代谢异常:尿酸过多引起痛风症 , 患者血中尿酸含量升高 , 尿酸盐晶体可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等处 , 导致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疾病 。临床上常用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症 。
1.从头合成途径(denovosynthesis):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中 , 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 , 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 , 合成嘌呤核苷酸称为从头合成途径 。
2.补救合成途径(salvagepathway):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 , 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 , 合成嘌呤核苷酸 , 称为补救合成途径 。
3.自毁容貌症:又称(Lesch-Nyhan综合症) , 是由于某些基因缺乏而导致HGPRT完全缺失的患儿 , 表现为自毁容貌症 。
三、嘌呤高引发的疾病
嘌呤(purine , 又称普林)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 , 最终形成的产物(2 , 6 , 8-三氧嘌呤)又叫尿酸 。嘌呤的来源分为内源性嘌呤80%来自核酸的氧化分解 , 外源性嘌呤主要来自食物摄取 , 占总嘌呤的20% , 尿酸在人体内没有什么生理功能 , 在正常情况下 , 体内产生的尿酸 , 2/3由肾脏排出 , 余下的1/3从肠道排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