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方法,艾灸分为哪几种,艾灸能延年益寿


艾灸的方法,艾灸分为哪几种,艾灸能延年益寿

文章插图
一、艾灸的分类有哪些
根据施灸的形式分为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艾卷灸
直接灸则是将细艾绒捏成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温度可达达70℃ 。此法又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前者又称为瘢痕灸、着肤灸、打脓灸,虽然对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体质虚弱,发育不良,慢性气管炎,肺结核,阳痿,遗精,早泄,缩阳症,其他慢性病、顽固性疾病均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因烧灼皮肤,痛苦异常,复有担心化脓后感染,现已较少应用 。
非化脓灸则因操作方便,无痛苦,易于为大众所接受 。操作时取极细之艾绒,做成麦粒大小(比麦粒稍大也可以)的圆锥形艾炷,然后把它直立旋转于穴位之上,再用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使之均匀向下燃烧,知痛即去掉或按灭,每穴一般灸三、五壮,局部发红为止,最多起小水泡,一般不致化脓,不须处理 。如果施灸过重,起大水泡,可以用消毒针穿破放水,如需连续施灸,可在原处再灸,用这种方法比较方便,必须常灸,每次多灸几穴,才能收效 。
间接灸也叫隔物灸,间隔灸,即利用其他药物将艾炷和穴道隔开施灸,这样可以避免灸伤皮肤而致化脓,另外还可以借间隔物之药力和灸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取得更大的效果 。此法早已被广泛利用了,常用的有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隔盐灸,操作起来都相对比较简单,唯要在施灸时需悉心照料,防止烫伤和室内着火 。
按照灸法分为艾灸和发疱灸(非艾灸,又叫天灸),后者用斑蝥、巴豆、大蒜泥等任选一种,涂在穴上覆盖包扎,让其局部发疱,即为之发疱灸,现在广为流行的“冬病夏治”多属于此 。
【艾灸的方法,艾灸分为哪几种,艾灸能延年益寿】二、经常艾灸的好处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 。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 。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 。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 。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 。《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 。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 。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 。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 。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 。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 。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 。《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 。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