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只能泡不能煮?味道没有寿眉好?你对白茶的误解该解开了


白毫银针只能泡不能煮?味道没有寿眉好?你对白茶的误解该解开了

文章插图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白毫银针滋味淡这个误解,由来已久 。
但实际上,银针作为白茶王者,茶味绝非是淡,而是鲜淳爽滑、香润细腻、鲜醇甘爽 。


然而,围绕着银针味淡一说,不时能在留言区里碰到 。
终于有一天,李麻花在一边喝着今年的生态银针,一边看留言 。
在翻到某条写“感觉银针味淡得像白开水”的留言时,她终于忍不住了 。
直接说了句大实话 。
“那些说银针味淡的人,不是没喝懂好茶,就是根本没喝过好茶 。”
借用一句网络语来说,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再解释也会有时差!
《2》
无独有偶,这天照例又看到了这样的评论 。
“我就爱喝寿眉,喝银针感觉没一点味 。”
很显然,这又是一位对白毫银针抱有诸多误解与偏见的茶客 。
不过在那条评论下紧跟而来的回复,却令人玩味 。
“寿眉是煮着喝的,银针是冲泡的 。”
“白毫银针不适合煮,要煮就煮寿眉,最好是压成饼的那种,老叶子煮出来的汤水会更甘香 。”
“买茶时,嫩芽细叶为主的茶都是好看不好喝,味道淡,不耐泡 。喝白茶为了追求性价比,还是选寿眉好 。”
连看数条回复后,不由感慨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
由“银针味淡”牵扯出来的问题,倒是越变越多 。
但其中有不少内容与想法,是对白茶根深蒂固的曲解,并不可信!
《3》
寿眉好喝,白毫银针没味道?
真相在于,喝白茶千万不要一踩一捧 。
白毫银针茶味淡一说,纯粹是无稽之谈 。品质出色的高山银针,内质积累充沛,茶香层次丰富,茶味稠滑饱满,何来寡淡一说?
在白毫银针与寿眉之间,两者只存在风味差别,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 。
银针,以芽头为主 。
芽头肥壮,一旗一枪,白毫密密地覆盖在芽头上 。
浓密的白毫将芽头里外,紧紧包裹着 。
内在造型如同竹笋般的茶芽,逐层往里剥开,每一层都拥有绒绒的茶毫 。先天养分积累充足,发育良好的高山芽头,足足能剥开5-7层之多 。
在银针的芽头内,积累着充沛的茶氨酸、芳香物质等 。使得冲泡出来的茶汤,格外地毫香浓郁,汤感饱满,茶味鲜醇 。
要说白毫银针不好喝,实则是对它的诬蔑!
再来看寿眉 。因采摘标准的不同,采茶树嫰梢一芽三、四叶为主的寿眉,茶梗相对较粗壮,叶片相对较宽大,梗叶分明 。
但是,在寿眉的梗叶内部,却能够积累不少可溶性糖、胶质物等茶味,能够让茶汤喝起来,滋味更甘醇绵柔,顺滑甘爽 。
与银针相比,寿眉的茶味别有一番风味 。
但是,这并不能代表,白毫银针没有寿眉好喝 。
一款白茶好喝与否?与产区环境、制茶工艺、存茶条件息息相关,与具体品类无关 。
要是遇上产区差、工艺差、仓储不当,已经跑气变味的寿眉,无论如何也不能称得上“好喝”!
《4》
白毫银针不适合煮茶,要煮就煮寿眉?
什么茶才可以煮?这属于个人自由 。
只要你愿意尝试,那么市面上所有的茶都可以放进煮茶壶内,试着煮一煮,感受茶味的变化 。
而论什么茶才适合煮?煮出来的茶味会好喝?这说来话长 。
讲一句车轱辘的话,为了煮好茶,先得选好茶 。
高山茶树原料、及时薄摊薄晾、精心日光萎凋、稳妥细心储存的优质白茶,是煮出一壶好茶的前提 。
但是,并不是所有白茶都适合煮 。
比方说,新白茶不建议煮 。
因为新茶尚未经历充分陈化,茶味以清新鲜爽为主 。
用盖碗泡着喝,能将新茶的鲜爽风味淋漓尽致呈现 。而冒昧煮着喝,容易煮出苦涩味重的茶水,并不好喝 。
这点不管是白毫银针、还是寿眉,皆不例外 。
在白茶里,并非银针不适合煮茶要煮就煮寿眉 。而是新茶不宜煮茶,要煮就煮上了年份的白茶!
要不然,直接将今年的春寿眉放进煮茶壶内,煮出来一锅黄绿色茶汤,茶味苦涩,极易让人失望 。
【白毫银针只能泡不能煮?味道没有寿眉好?你对白茶的误解该解开了】夏日的午后,更宜泡一杯寿眉 。
用盖碗泡着喝,注入沸水,快速出汤,揭盖闻香,分汤饮用……
逐次冲泡,更能感受到每一冲茶汤之间的风味变化 。
春寿眉的花香,如桂馥兰馨般清雅 。
与此同时,还伴着毫香、草药香、竹林香等,香型丰富,清芬无限 。
一杯接一杯喝下清甜爽口的茶汤,最能抚平高温盛夏带来的燥意!
《5》
白茶煮着喝滋味足,泡着喝味道略淡?
再次细看前面的留言内容 。
A:银针味淡,寿眉味足 。
B:(难怪你觉得银针滋味淡),寿眉是煮着喝的,银针是冲泡的 。
从这段对话里,听出了几分弦外之音 。
言外之意即是,喝白茶时,煮茶滋味足,泡着喝茶味略淡 。难怪你觉得白毫银针味道淡,那是因为它不适合煮茶 。
围绕白毫银针不适合煮茶一点,前面已经辟谣过了 。
上了年份的白茶,都适宜煮,在茶水比例适中、煮茶时间适当的前提下,不必再担心煮出来的茶汤滋味苦涩 。
在白茶里,新银针不适合煮茶 。但如果是老银针,你可以尝试煮茶 。
不过为了避免浪费,建议还是用盖碗先泡茶 。
等到茶味泡淡,再放进煮茶壶内去接水煮茶 。
要不然,产量少,存量少的老银针,直接将干茶煮着喝,略显浪费 。
略去揭盖闻香与感受每一冲茶汤滋味变化后,直接像大锅饭那样,煮出满满一大锅茶水,喝茶体验并不完整!
更何况,回到前面的问题内容看,白茶煮着喝不会比泡茶来得滋味更足 。
说白了,茶味的浓淡,可以靠人为调整 。
投茶量增加,浸泡/煮茶时间延长,能够让茶味变得更浓 。
用盖碗泡茶,标准茶水比例是110毫升水,投茶5克 。
前五冲快速倒出茶水,注入沸水后即可倒出茶汤 。后几冲再继续冲泡时,可以视情况适当延迟几秒时间 。
而煮茶时,300-400毫升水,投茶2-2.5克 。等壶内的水烧沸后,再投茶 。等到汤面再次滚沸,即可关火,不需要长时间熬煮 。
从茶味对比看,煮茶未必会比泡茶来得滋味浓 。
更何况,喝茶不是喝越浓越好,而是讲究浓淡适中 。
茶圈里盛传一句话,叫浓非厚,淡非薄 。
茶味的浓淡,可通过泡茶手法调整 。
而茶味厚薄则与茶叶品质直接挂钩 。
劣质茶不管再怎么泡,都泡不出好喝的茶味!
《6》
白毫银针,以芽为贵 。
按采摘标准,可以归类到“细芽嫩叶”范畴内 。
但如果说,细叶嫩芽类型的茶叶,统统是花瓶?
这样的断言,就太不客观了!
纵观六大茶类看,白茶里的白毫银针,绿茶里的西湖龙井、红茶里的金骏眉、黄茶里的君山银针……
这些茶的外观模样,统统是细嫩的 。
但从茶味看,它们绝对不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存在不耐泡、茶味淡等天然缺陷 。
如果说,这些在茶圈江湖里名头响当当的好茶,特点仅是味道淡 。
那么,它们根本不可能深得人心,美名远扬!
孔夫子有句话,没有说错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盲目断言一类茶叶的好坏,太不理智!
更多关于白毫银针的原创知识今年的白毫银针,一年的白毫银针,三年的白毫银针,香气会变吗?
为什么你买的白茶白毫银针,没有毫香?四个方面指向内在原因!
白毫银针的新茶花香、毫香,那老白毫银针的香气是以花香为主的?
春茶三秀,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为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