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离不开中国了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现在的确离不开手机了( 二 )


这不由得让人好奇 , 巴西的基础条件如此之好 , 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落得如此境地的?
巴西这个国家近代的历史无疑是屈辱的 , 先后遭受了葡萄牙以及荷兰人的殖民统治 , 并且在历史当中成为了“黑三角”奴隶贸易当中的重要一环 。
国民经济体系以及工业化的发展极其薄弱 , 不过这一切都随着巴西宣告独立而成为了过去式 , 这个新生的国家似乎终于走到了发展的正轨当中 。
最早独立之后的巴西 , 国内工业体系建设基本为零 , 是个彻头彻尾的农业大国 。
这一时期的巴西依靠着农产品的大量出口 , 获取经济利润 , 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 。
像是咖啡 , 柑橘以及糖等一系列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成为了巴西经济的发展动力 。
显然这一时期当中的巴西 , 依靠农产品出口就能过上不错的日子 , 也基本上没什么必要去费心费力地搞工业化 。
不过随着后来国际市场当中农产品价格发生波动 , 曾经的“聚宝盆”化为乌有 。
终于在1949年 , 巴西政府开始尝试性地进行工业化改革 , 而其模仿的目标正是苏联,他们在国内按照计划经济进行工业发展 , 建立了一批国有企业 。
一直到1970年左右 , 巴西的工业化在军政府的领导下进入鼎盛时期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 巴西工业发展的质量水平并不高 , 即便是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之后 , 国家工业技术水平仍然较为落后 , 基本上技术全都依赖于进口 。
同时这一时期的巴西工业发展 , 完全依赖于凯恩斯理论以及民族主义的经济政策 。
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大量的财政补贴 , 帮助其与外来的进口产品进行竞争 , 这一计划被当时的巴西政府称之为“进口替代计划” 。
不过这种补贴行为 , 加大了巴西政府的财政支出 , 同时盲目地进行财政巨额投入 , 只是使得巴西工业拥有了量 , 但是质却一直没有办法提升 。
这也就是巴西当时国有企业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 。
最终随着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 , 巴西国内原有的低端工业体系遭受重创 , 巴西经济也陷入阵痛期 。
在1980年之后的十年当中 , 经济水平几乎没有取得增长 , 同时受制于财政补贴以及社会福利支出造成的财政赤字 , 政府开始推行国企私有化进程以及去工业化 。
当时包括矿业 , 工业在内的许多大型国企被打包出售给个人 , 成就了一大批的垄断性质的企业 。
其中就包括了淡水河谷等一系列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 但是这一过程造成一个问题 , 那就是极端的贫富不均 。
私有化进程确实帮助巴西摆脱了包括通货膨胀在内的一系列经济问题 。
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国企员工的下岗以及资本集中在了极少数人手里 , 失业率成为了巴西政府面临的下一个困局 。
当这群愤怒的员工用选票改变了巴西政治格局的时候 , 新政府的选择也很简单——发钱 。
政府建立了包括全民低保 , 教育保障在内的一系列措施 , 值得注意的是 , 此时巴西已经失去了工业化的契机 , 发钱所依靠的来源也很简单 , 那就是卖资源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