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之后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


秦孝公之后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

文章插图
秦孝公之后(从秦孝公到秦始皇)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开篇就指明:“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 拥雍州之地” , 一步步提到秦惠文王 , 秦武王 , 秦昭襄王 , 秦孝文王 , 秦庄襄王到“及至始皇 , 奋六世之余烈”最终灭六国统一天下 。秦国的统一不是偶然的 , 除了秦国六代传承七位国君(秦武王和秦昭襄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算是同一代)几乎都是明君之外 , 也和秦国历代众多名臣名将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 今天就说一说从秦孝公到秦始皇 , 秦国统一天下七大功臣:商鞅居首 , 白起次之 。
商鞅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商鞅变法 , 被魏国压制在洛水以西的秦国有可能出不了函谷关 , 最终可能会亡于魏国之手;秦国的真正崛起和强大离不开商鞅变法奠定的基础:奖励军功使得秦军的战斗力得到极大提升 , 承认土地私有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奠定了强军的经济基础 , 秦孝公之后的秦惠文王虽然车裂了商鞅 , 但是商鞅变法的精髓却得以保留 , 并被秦国历代国君奉之为治国之本 , 可以说商鞅是秦国最终统一的最大功臣 。
白起
军事上对秦国统一起到作用最大的是白起 , 不说他一生七十余战从无败绩 , 只说一点据统计整个战国时期战死沙场的各国士卒大约有两百万 , 其中差不多有一半人居然都是死于白起之手 , 光是长平之战白起就坑杀了四十余万赵国精锐 , 列国对白起无不惧怕;白起之后六国之所以打不过秦国 , 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六国的有生力量被白起杀了一茬又一茬 , 国力再强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 如果没有白起秦国即便能够完成统一至少也要迟上五到十年之久 。
【秦孝公之后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张仪
秦国的强大引起了关东六国的严重不安和戒备之心 , 于是六国联手合纵攻秦 , 秦昭襄王时期的秦国还没有秦始皇时期见谁灭谁的霸气 , 那时的齐国和赵国实力也很强盛 , 秦国一国之力非六国对手;关键时候张仪入秦以连横破合纵 , 对六国区别对待或拉拢或威慑各个击破 , 瓦解了秦国面临的危机 。
范雎
范雎入秦先是提出削枝固干的策略助秦昭襄王从宣太后手中夺回大权 , 又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构想 , 为秦国日后统一指明了方向 , 长平之战虽然主要功劳归功于白起 , 但是范雎也是功不可没 , 如果没有他的反间计使得赵王临阵换帅以赵括替下了善守的老将廉颇 , 即便是白起前来面对只攻不守的廉颇估计也是一筹莫展(长平之战其实秦赵两国打得都很辛苦) , 赵国即使战败也绝不至于会丧失四十多万精锐 , 如此一来秦赵争雄将还会持续下去 。
吕不韦
没有吕不韦 , 秦始皇之父秦庄襄王(秦异人)只是一个客居赵国受尽冷眼无人过问的质子而已 , 当然也就更不会有日后雄才伟略的秦始皇嬴政;作为嬴政的相父 , 吕不韦执政期间攻城略地 , 从周、赵、卫等国手中夺得大片国土 , 而且他在经济上也颇有建树 , 堪称是秦国统一过程中的“富国之相” 。
司马错
在军事上对秦国统一贡献较大的另外一位名将是司马错 。秦惠文王时期面临东进还是南下的选择(东进是攻韩 , 南下是灭巴蜀) , 在司马错的力主之下秦惠文王决意先灭巴蜀再图东进;司马错亲率大军攻灭巴蜀大大拓展了秦国国土和生存空间 , 由此获得了大量的战略物资 , 而且还阻止了楚国的扩张(如果巴蜀落入楚国之手 , 那么秦国北有义渠和林胡 , 东有赵魏韩三国 , 南有楚国 , 将会陷入数面包围之中 , 巴蜀落入秦国之手意义非凡)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