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月千年 诗仙一首望月感悟人生之作,引领千年风骚


诗月千年 诗仙一首望月感悟人生之作,引领千年风骚

文章插图
诗月千年(诗仙一首望月感悟人生之作,引领千年风骚)
中华五千年,在国人心中,明月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它所象征的不仅仅是家国情怀,更是对人生的历史哲思 。古往今来,数不清的文人骚客对明月都不吝笔墨 。盛唐张若虚以一篇《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宋代苏东坡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寄予无限美好期望 。
《水调歌头》人尽皆知,自不必说 。对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近代文化名家闻一多评价其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张若虚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春江花月夜》的美后世之人无法说清,就如同后世之人也无法彻底理解李白的《把酒问月》一般 。
李白的伟大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尽的,如果说大唐的荣光多半在盛唐,那李白就是半个盛唐,从入长安时高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惊倒贺知章,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被赐金还乡,他都是那样飘逸潇洒 。
滚滚红尘,芸芸众生,看似风光之人其实都有难以言明的苦衷,诗仙也不例外,惆怅时他会“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高兴时他也会“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都是这样,经历的事情越多,看万物时思考就越多,在经历人世间种种是是非非之后,他明白了他为什么而来又为什么而去,所以天宝年间的那场问月成为了永恒 。
开元十八年夏,李白由安陆入长安,无所居所的李白只得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 。在此期间,李白多次拜谒王公大臣,但均以失败告终,他只能无奈的自我安慰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一年的蹉跎,他自感一事无成,开元十九年夏,李白经开封到达宋城,与好友元丹丘推杯换盏话夜雨,过完整个夏天,他萌生退意,不再寄希望于建功立业,只愿“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可是现实却不许他这样做,他只能再次扬帆起航 。
开元二十二年,李白为了谋得一官半职,向玄宗献上《明堂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 。可惜石沉大海,他不得不再次等待时机 。次年趁玄宗西巡,李白再次献上《大猎赋》,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可惜再次无果而终 。
是年,李白前往紫极宫游览,遇见当世权贵,玄宗红人贺知章,李白以袖中作品《蜀道难》拜谒,贺知章读罢惊叹李白之才,直呼其为谪仙人,由此李白开始渐入高层 。然而事情并非如他所愿一帆风顺,三年后,迫于无奈,他不得不再次离京,这一离就是四年 。
天宝元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后,对其十分钦慕,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玄宗问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
次年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奉诏作《清平调》,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让杨贵妃异常开心,但也耗尽了李白的耐心 。他厌倦了这种无休止地御用文人生活,开始纵酒以自昏秽 。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曾经奉诏醉中起草诏书,让高力士脱靴,宫中人嫉恨他,就在玄宗面前诽谤他,未几,李白被赐金放还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