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2008-2022:我们的奥运故事( 三 )


2020年12月30日 , 京张高铁开通一周年 。 这一年 , 我有幸值乘北京至张家口方向列车 , 单程172公里 , 每天往返于两城之间8趟 , 一年下来十几万公里的里程 , 见证着我的成长之路 。 我从对京张印象仅限于课本上的“小白” , 成长为熟悉它的人文历史、沿途景色的潜心学习者 , 从一名按指导书流程化作业的列车员成长为注重细节、以人为本的服务者 , 从一位对冬奥有兴趣的普通人 , 成长为助力冬奥、服务冬奥的志愿者 。
我清晰地记得 , 在车队举办的周年活动上 , 我在字数不多的演讲稿中 , 讲述了筹备过程中的苦 , 记录了京张开行之初的难 , 道尽了值乘条件之下的酸 , 也留下了一路坚持之后的甜 。 缓缓抬头 , 才发现红了眼眶的不止我一人 。 如果说演讲稿中的故事未完待续 , 那么这里就是它的续篇 。
2021年1月15日 , 首次踏上瑞雪迎春列车的我 , 感受着智能化和科技感带来的震撼 。 次日 , 顶着高压的我圆满完成了讲解任务 。 2021年7月20日 , 距离冬奥会仅剩200天时 , 我十分幸运地在北京北站开往延庆站的G8883次列车上 , 与对冬奥有着同样热爱的旅客朋友们 , 共同庆祝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
2022年1月6日 , 由北京开往崇礼方向的列车开通 , 值乘于当天的列车上 , 我为媒体朋友们解答着智能列车上的智能设备设施 , 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在与京张高铁相伴的日子里 , 我从一名见证者、体验者 , 变成了一名参与者 , 京张铁路不再仅仅是小学课本上的一纸文章 , 更是肩上的责任、使命与担当 。
(作者系京张高铁车队乘务员)
---------------
中国花滑首位世界冠军陈露:每一次孤独中的突破 都只为一个更高的梦想
陈露(口述)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任冠青(整理)
1995年 , 我身着红衣 , 在伯明翰世锦赛中一举夺冠——那是世界花样滑冰冠军录上第一次写上“中国”二字 。 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 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 当时记录这一历史时刻的影像资料非常少 , 只有时任新华社摄影采访人员的赵迎新老师拍摄的一组照片 。 后来 , 赵老师形容我是“孤独的中国花样滑冰‘皇后’” 。
某种程度上 , “孤独”的确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特点 。 花样滑冰是一项源自西方的体育项目 , 当时我们国家的花滑整体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太大了 , 很多时候 , 我在国际舞台上都是“一个人的队伍” 。 所以 , 最初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很简单:只要别是倒数第一就行 。 我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时 , 只有12岁 。 比自由滑的那天 , 我正好过12岁生日 , 那次赢了五六个选手 , 自己感觉挺满意的 , 后来还得了个“冰娃娃奖” 。
多年后回看 , 会发现我后来取得的所有成就 , 都离不开此前的这些探索和努力 。 作为一个开拓者 , 虽然孤独 , 虽然很艰难 , 但每一次突破都令我感到兴奋 。 这让我一直保持好奇心:我是不是还能再进一步?还能去实现一个更高的梦想?一切都是未知而又充满希望的 。
从1995年起 , 我开始有意将中国风的内容融入花样滑冰 。 选择这一时机 , 背后是有一定考量的 。 当时国际赛场的裁判大部分都是西方人 , 对东方文化的理解程度有限 。 如果是一名初出茅庐的运动员 , 贸然引入东方文化可能会被忽略 , 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 。 1995年 , 我已经跻身花滑世界一流水平的行列 , 自己也很喜欢中国风的音乐 , 于是作出了全新的尝试 , 开始使用《望春风》《梁祝》等中国风乐曲 。
虽说这些音乐都是中国风 , 但它们所要表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 也会融入我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 比如 , 《望春风》表现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 , 而是一种心境、一种状态 。 因为要表现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的感觉 , 所以所有的手势、动作都很流动 , 仿佛春风微微吹过 , 花朵盛开 , 柳枝随风摆动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