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2008-2022:我们的奥运故事( 四 )


在1998年冬奥会上 , 我选择用一曲《梁祝》完成自己职业生涯的谢幕演出 。 在那场表演中 , 我演绎的不是祝英台 , 而是自己的成长故事 。 当时 , 我的精神高度专注 , 仿佛进入了另外一种境界 , 滑到最后一点都不累 , 觉得再滑一整套都没问题 , 那种状态完全就是“滑疯了” 。
除了奖牌的收获 , 花样滑冰给我的精神世界也带来很多欢乐 。 其实 ,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精神上的慰藉 , 可能是马拉松 , 可能是追剧 , 我的慰藉便是在冰上自由地滑行 。 前段时间 , 头戴老式耳机、脚蹬花滑冰鞋 , 在国贸冰场上醉心“独舞”的姬凯峰大爷火了 。 其实 , 他的这种状态特别好 , 学习滑冰并不都要成为职业运动员 。 能够从中找到情绪的出口 , 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 本身就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
现在 , 我选择开冰场、做教练 , 把自己的所知所学教给中国的孩子们 。 据我观察 , 这些年中国的冰雪事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 我小时候 , 训练条件是比较艰苦的 , 没有室内冰场 。 因为花滑比较小众 , 能排上冰场训练都要到后半夜 。 我记得每次训练都是凌晨“出动” , 在冬日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下 , 借着月光不停地滑 。
如今 , 专业的冰雪场地越来越多 , 也有越来越多家长愿意让孩子学习滑冰、打冰球等运动 。 前几天我去崇礼滑雪场时 , 就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景象:很多年轻父母带着两三岁的小宝宝 , 让他们站在雪板上“出溜” , 特别好玩 。 我觉得 , 冰雪运动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这就是我们的未来 。
这次 , 冬奥会终于来到了我们的祖国首都北京 , 在自己的家门口召开 , 这是一件特别令人骄傲的事情 。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 , 希望我们的冬奥健儿们能够抓紧最后的时间 , 在家门口的赛场 , 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发挥出来 。 2022年北京冬奥会 , 也一定会大大加速我国冰雪事业的发展脚步 , 让曾经冷门、小众的运动真正“热”起来 。
(作者系中国花样滑冰首位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奖牌获得者)
---------------
“奥运摄影官”赵迎新:并不是总能胜利 , 但有一种精神永不言败
赵迎新(口述)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任冠青(整理)
我的职业生涯中 , 与奥运有两重奇妙的缘分:一是作为新华社的摄影采访人员多次记录奥运史上的精彩瞬间 , 另一个是作为“奥运摄影官”深度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营工作 。
有人说 , 奥运会拍摄常常会有遗憾 , 因为实在没办法“再来一次” 。 不过 , 作为体育摄影采访人员 , 迷人之处也正在于此 。 你需要精力特别集中 , 才能捕捉到最有魅力的一瞬间 。 按下快门的那一刻 , 考验的是采访人员的判断力 。
在我的摄影生涯中 , 见证过很多激动、振奋、感人的时刻 。 让我印象很深的 , 是一场无比胶着的比赛 。 2004年 , 中国女排夺得雅典奥运会的冠军 。 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 , 这是中国女排在20年之后夺得的又一块金牌 , 可谓来之不易 。 决赛时 , 前两局中国女排都是失利的 , 到最后一局还在一分一分地“咬” 。
当时 , 我作了一个冒险的决定:放弃拍摄决定最终输赢的扣球时刻 , 而是把视角放低 , 去拍救球的瞬间——因为我要表现这场比赛的胶着状态 , 奖牌的来之不易 。 当时运气也很好 , 我抓到了杨昊飞身扑救制胜一球的瞬间 。 此后 , 我一直珍藏这个瞬间 , 因为它能够生动地表现出女排姑娘顽强的拼搏精神 。 中国女排并不是总能胜利 , 中间也有跌跌宕宕、起起伏伏 , 但姑娘们在困难中表现的永不言败的精神 , 是十分动人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