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条奥运标准赛道“雪游龙”背后的“上海造”

中国首条奥运标准赛道“雪游龙”背后的“上海造”
文章图片
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 , 直播画面中 , 风驰电掣的雪车雪橇犹为“抢镜” 。 晶莹的冰雪赛道掀起“雪上F1”的速度与激情 。
从空中俯瞰 , 一条巨龙盘踞在小海坨山脊之上 。 被亲切唤为“雪游龙”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 运动员比赛时最高时速可达134.4公里 。 冬奥会项目“速度之王”雪车雪橇比赛就在这里举行 。
不一般的速度 , 意味着不一般的地形条件 。 1017米高海拔、360度回旋弯、121米垂直落差……种种复杂因素交织成施工者眼里的“史上最难赛道” 。 “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建在阳坡的雪车雪橇场馆 , 我见证了‘雪游龙’从无到有 , ”望着盘踞在青山绿水间的“雪游龙” , 上海宝冶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项目党支部书记姚远感慨万千 。
中国首条奥运标准赛道“雪游龙”背后的“上海造”
文章图片
自四年前进场施工以来 , 姚远见证着他所在的项目团队一步步攻克“技术极限” 。 自研新材料、培育新队伍、探索最佳场馆运行方案……“雪游龙”的顺利腾飞 , 离不开这支默默奉献的“上海团队” 。 他们来自中国中冶旗下上海宝冶公司 , 从建设转运营 , 横跨赛道制冷制冰、塔台播报、设备设施运行、医疗协助和交通接驳等多环节 , 掌控着“雪游龙”骨架、心脏血管、神经系统及眼睛 。
运维:凌晨四点半巡查赛道 , 步数妥妥“过万”
连续第三年春节 ,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运维保障团队副经理李宇选择留守“雪游龙” 。 机电项目部要负责实时监控“雪游龙”的心脏——氨制冷系统 。 “只有确保心脏有力跳动 , 冰龙才能存活 , ”李宇说 。
1975米的赛道由54个包含独立制冷单元的赛道段组成 , 其内部管道犹如人体血管般错综复杂 。 由于赛道高低起伏、来回翻转 , 其截面形状的不断变化导致赛段内制冷管道的高度位置以及长短不同 。 为确保赛道制冷温度均匀 , 各赛段选配的阀门大小、调试时阀门开度大小各不相同 。 经历了上百次反复调试后 , 系统才能调至最佳状态 。
中国首条奥运标准赛道“雪游龙”背后的“上海造”
文章图片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冰面情况
凌晨四点半 , 屋外依旧漆黑一片 , 运维师傅们就要开始赛前检查了 。 高山上的清晨 , 寒风簌簌 , 吹拂在脸上犹如刀割 。 师傅们里外裹得严严实实 , 脚下却不含糊 , 利索地沿着赛道开始仔细检查 。 一圈赛道走下来 , 口罩里全是水汽 , 而眉毛上则结上了一层洁白的冰霜 。 “主要检查制冷阀组的严密性 , 再看冰面颜色、温度 , ”李宇说 , 虽然赛道上内嵌的温度传感器会实时上传数据 , 但为以防万一 , 他们还是需现场再次确认 。 一个半小时的巡查过后 , 李宇瞄了一眼手机 , 步数不意外地妥妥“过万步” , 登顶朋友圈榜首 。
李宇介绍说 , 之所以要一大早检查 , 就是为了赶在外方检查赛道前进行全面排查 , 提前发现问题 , 并预留好处理时间 , 让筹备已久的运动员们安心完赛 。
制冰:五厘米厚冰道 , 需往返上千次
不仅与机器打交道 , 机电运维团队也要跟人互动 。 一次次与制冰团队磨合交流后 , 李宇如今也能对制冰技术的门道说出一二 。
赛道冰雪能否“浑然天成” , 全看制冰团队的手下功夫 。 水管、喷头、冰刀……这都是制冰师们的必备家当 。 “嗞……” , 制冰师们要一层层均匀将纯净水水雾喷洒在低温混凝土表面 , 再让水雾凝固成冰 。 从力度控制到角度把握 , 个中细节全靠经验 。 遇上高墙弯段 , 还要用特殊方法——沿高墙自上喷洒 。 这样一来 , 才能使流水自然成冰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