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这些转播镜头中的“蓝色身影”,保障冬奥会顺利进行( 四 )


2月5日 ,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男子单人雪橇项目比赛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举行 。 中国选手范铎耀也参加了比赛 。 赛后不久 , 王嘉璇接到通知 , 要为范铎耀当翻译 。 “看到中国的运动员当然很激动 , 但是我们不会现场‘追星’ , 而是尽可能利用专业知识高效完成服务 。 ”
王嘉璇坦言 , 和做笔译相比 , 做口译会略微忐忑 , 担心听不懂外国采访人员的个别单词 。 但接下来的过程很顺利 , 她流利地将采访人员的两个问题翻译成中文告诉范铎耀 , 又把他的回答转换成英文进行回复 。 “结束后 , 范铎耀又马上接受了一名中国采访人员的采访 , 他向我轻轻点头 , 用眼神表示感谢 。 ”
顺畅的翻译离不开充分的准备 。 王嘉璇说 , 除了在冬奥会开幕前“做足了功课” , 赛事期间 , 志愿者们也坚持每天“打卡” 。 她解释说 , 语言服务志愿者每天都会练习听力 , 内容包括英语体育新闻、重点运动员资料等 , 确保大家对专业术语足够熟悉 。
■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体育业务领域服务
在寒冷室外多个岗位服务 , 防护面罩上凝结冰晶
“冬奥志愿者的新鲜感会迅速溶解于高强度的工作中 。 ”由储备志愿者“转正”的王皓有着这样的体会 。
年轻人|这些转播镜头中的“蓝色身影”,保障冬奥会顺利进行
文章图片

志愿者王皓 。 受访者供图
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231名赛会志愿者服务于技术、场馆管理、赛事服务等多个领域 。 王皓是体育业务领域的志愿者 , 运动员进行训练和比赛时 , 这个领域的志愿者需要全程在岗 , 他们还要经常在寒冷的延庆户外服务 。
“我们的岗位特性是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 我当过验证员、信息助理、赛道巡查员等多个岗位的工作人员 , 目前负责钢架雪车起点每一名运动员出发前的衣物收集与管理工作 。 ”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在整个冬奥会期间承办两个大项、三个分项、十个小项的比赛 , 训练与竞赛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 王皓必须在每一项训练和比赛中按时到岗 , 这就意味着他需要按照赛程安排工作 , 一旦上岗很少有时间休息 。 “上早班时 , 我一般是6点就从驻地出发 。 上晚班时 , 下班时间已经超过晚上11点半 。 ”
除了繁重的服务内容 , 严峻的防疫形势和寒冷的工作条件也给志愿者们带来挑战 。 王皓说 , 由于天气寒冷 , 他的防护面罩上起的不是雾 , 而是水蒸气迅速冷凝形成的冰晶 。 由于防疫需要 , 志愿者工作时必须佩戴橡胶手套 , 在室外工作 , 橡胶手套不保温 , 尤其用凝胶消杀时 , 酒精蒸发吸热再赶上冷风吹过 , 手指很快会被冻僵 。 “好在场馆和学校为志愿者准备了暖贴、防雾喷剂等物资 , 解决了大家工作中的小困难 。 ”
在王皓看来 , 与高强度工作相伴的 , 是无数个难忘的幸福瞬间 。 “在竞赛服务中 , 我和运动员用眼神相互致意 , 说Morning、Hello , 有的运动员还用汉语向我说‘谢谢’ 。 在距离运动员最近的地方 , 我能观赏到他们每一个人出发的姿态和动作 。 我和搭档相互鼓励与支持 , 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说 , 在冬奥会服务的经历非常珍贵 , 也将成为所有志愿者的美好回忆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张璐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吴兴发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