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清华大学邵磊:打造无障碍环境,让更多人从“奥运遗产”中受益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专家组成员 , 邵磊参与了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的制定 , 以及多个相关场所的通用无障碍设计及改造工作 , 助力建设高标准、无障碍和包容性的冬奥环境 。
冬残奥会第一名的领奖台高度不能超过300mm , 高度可调节;无障碍卫生间的净空间不应小于4m2 , 内部应设有直径不小于1.50m的轮椅回转空间;电梯应当设置运行显示装置和音响装置 , 应设带盲文的选层按钮 , 盲文宜设置于按钮上或旁侧……类似的细节大量存在于场馆、奥运村及城市空间 。 这些在设计、建设与运行中看似“不起眼”的细节 , 对保障有无障碍需求的人群自由顺畅的参会却至关重要 。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已开幕 。 三四年来 ,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邵磊已记不清自己往赛区场馆、奥运村跑了多少次 。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专家组成员 , 邵磊参与了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的制定 , 以及多个相关场所的通用无障碍设计及改造工作 , 助力建设高标准、无障碍和包容性的冬奥环境 。
这是个漫长而浩大的工程 。 调研诊断、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施工改造 , 以及一轮一轮的监督检查确保实施到位……直到去年秋天 , 在冬奥会测试赛开始前 , 场馆及整个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提升工作已经完工投入使用 。
无障碍作为体现人文关怀、融合共享的核心内容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不可或缺 。 “这对办好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会有重要意义 , 同时也将为赛后持久、可持续利用和提升我国的无障碍环境水平留下宝贵遗产 。 ”邵磊说道 。
想方设法坚守无障碍标准
为确保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 , 所有参与者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体验 , 参赛及观赛环境应当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包容友好的 。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 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公平、尊严和适用为基本原则 , 编制了无障碍指南 , 涵盖了环境、信息、服务等多个方面 , 涉及坡道、出入口、门、电梯、扶手、停车位、卫生间、浴室、座席、照明、标识等各类要素……相关规定事无巨细 。
严格遵守无障碍相关标准是对新建和改建场馆的基本要求 。 对于新建场馆而言 , 如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 从设计、建设到运行的各个环节纳入了全过程无障碍设计、咨询、监督和检查的工作 , 确保落实 。 对于既有场馆 , 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五棵松体育馆、首都体育馆等 , 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体检、更新、改造、优化则成为重点工作 。
而改造中有些现实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容易 。 既有场馆都是在不同时间建设的 , 随着标准和规范不断提升 , 自然会遇到需根据新的标准更新改造的情况 。 “如果当初设计的空间不够大 , 现在也很难调整 。 ”邵磊指出 , 这就需要在改造过程中因地制宜 , 结合现有条件 , 寻找最优的替代方案 。 以首都体育馆为例 , 建于几十年前的首体是优秀的历史建筑 , 但当初的建设标准与当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要求显然不同 。 比如在解决高差问题上 , 受到空间、管线、防火卷帘、结构等因素的限制 , 并不是哪里都可以加装无障碍坡道 。 这时结合实际情况 , 综合考虑效率、消防疏散、占用空间等问题 , 升降平台就是克服高差的另一个解决方案 。
对于视障群体 , 也有多处细节需要特殊设计 。 “盲人最大的问题是感知空间 , 因此改造就要实现信息交互无障碍 。 ”邵磊解释称 , 各处标识和导识要有声音、盲文提示 , 在终端操作时有语音对话 。 例如 , 电梯轿厢停站时 , 至少采用一种官方语言告知乘客轿厢的位置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