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室|美国运动员“画”了一晚上,写下一封中文感谢信

“所有洗衣服的女士和男士 , 都是绝对优秀的帮手!感谢伟大的中国为我们做的一切!”在冬残奥村 , 一位完全不会中文的美国代表团成员 , 亲笔写下了这封中文感谢信——先用翻译软件将英文翻译成中文 , 然后对着手机一个字一个字“画”了一晚上 , 第二天一早送到居民服务中心 。
北京冬残奥会期间 , 这样的感动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 除了良好的竞技平台 , 北京贴心、细致、专业的服务也赢得了各国客人们的积极反馈 。
更衣室|美国运动员“画”了一晚上,写下一封中文感谢信
文章图片

国家体育馆看台席的无障碍坐席
“双奥之城”延续冬奥会精益求精、至善至美的服务标准 , 继续擦亮“北京服务”金名片 , 兑现了“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的庄严承诺 。
温暖服务让运动员全力以赴
开幕式上 , 视障运动员李端在摸索中点燃主火炬照亮世界开始 , “温暖”“感动”一直是冬残奥会期间的高频词 。
开幕式结束后 , 作为赛时的“家” , 冬残奥村第一时间让大家感到温暖——新晋“顶流”雪容融 , 早早在村口迎接各国运动员回家 。 大家纷纷上前打招呼、合影 。 国际残奥委员会委员三木·马西森说:“所有的志愿者、工作人员都非常友好 , 我们受到热烈的欢迎 。 ”
温暖 , 还浓缩于冬残奥村、竞赛场馆的无障碍细节里 。
在延庆冬残奥村 , 运动员所住的两个公寓楼之间有一条室内暖廊 , 特别增设了轮椅坡道 , 大家无须经过寒冷的室外区域就可以来往公寓楼和兴奋剂检查站;在张家口冬残奥村 , 下沉广场建成了符合坡度要求的多折木质坡道 , 方便残疾人通行 。
竞赛场馆中随处见到无障碍设施的贴心 。
走进冰立方 , 东侧的一条上百米的“之”字形坡道映入眼帘 。 由于冰壶场地在地下一层 , 场馆专门搭建了这条平缓、能容纳两辆轮椅并行的临时坡道 。除了10间永久的运动员更衣室 , 10间集装箱式更衣室灵活补位 , 低位挂钩、应急按钮等应有尽有 。
在国家体育馆 , 有的运动员从更衣室转场到冰场时并没有选择坐轮椅 , 而是更青睐“迷你出租车” 。 这是细心的工作人员特别为残奥运动员准备的座椅 , 大家把小推车铺上了瑜伽垫、浴巾 , 还装饰上“雪容融”气球 。 升级后的推车舒适温馨 , 还有志愿者负责接送 。
更衣室|美国运动员“画”了一晚上,写下一封中文感谢信
文章图片

国家体育馆内的运动员更衣室
“大家都在设身处地为我们考虑 , 非常贴心 。 ”来自加拿大的运动员亚当·金斯米尔 , 还在国家体育馆度过20岁生日 , 志愿者们在赛场用日常训练的冰球堆成“蛋糕” , 让他十分惊喜 。
往届冬残奥会中 , 残奥高山滑雪赛场的无障碍环境最具挑战性 。 这次 , 国际残奥委会障碍专家伊利安娜·罗德里格斯 , 却对高山滑雪中心毫不吝啬称赞:“这是我见过最棒的无障碍环境 。 ”
小海陀山上 , 比赛结束区的雪道上铺设木板和防滑垫 , 方便轮椅通行;媒体混采区降低栏杆高度 , 让采访人员和运动员平视交流;观赛区轮椅座席下移、扶手栏杆降低 , 把最好的观赛位置和体验留给残障人士 。
每一处体贴细节的背后 , 都是“以运动员为中心”理念的体现 。 正是这些体贴温馨的保障工作 , 让残奥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没有烦心事儿 , 全身心地投入每一项赛事 。
精细服务让无障碍达到“厘米级”
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 也是这座城市治理水平的生动注释 。 冬残奥会期间 , 两个“厘米级”的故事广为传播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