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谷爱凌背后,美式教育“内卷”?︱播客( 五 )


廖元辛:我觉得这个效果其实是很有限的 。
我们首先要去考虑美国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 对于美国的联邦政府和各个州政府来讲 , 想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 这个教育目标其实是在做一个兜底 , 比如说在小布什政府时期就出台了一个No Child Left Behind这样的项目 。 其实它强调的是不要让更多的学生辍学 , 希望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完成高中教育等等 , 并没有关注让多少的比例的穷人子弟可以去上更好的学校 , 这个跟中国国内的情况还是有一点区别 。
在中国国内的话 , 有些学校可能会划一个比例 , 比如说今年我要至少招百分之多少低收入群体家庭的新生 , 在美国其实是没有这样的一个政策 。 当然有些地方可能会按种族去划分入学的名额 , 不过这种政策也是备受争议的 。
薛雍乐:如果说他现在要为学生减负的话 , 我也有点怀疑他的最后的结果会有多大 , 因为就像前面说的 , 分数其实对于美国名校来说 , 就只是一个敲门砖 , 不是一个关键点 。 所以说他减负 , 其实也不会真正意义上去缓解竞争 。
如果从华人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情 , 华人家长反而会对此有一点警惕 。 因为对于很多华人学生来说 , 分数可能是他们在申请过程当中最不需要焦虑 , 然后也是最容易出彩的一面 。 如果说考得越来越简单 , 等于说分数在录取当中就越来越不重要 , 那可能会有更多成绩相对弱一点、但是有更加独特人生经历的学生 , 能够进入招生办主观的环节 , 所以说对华人来说 , 这可能非但不能缓解竞争 , 反而会加剧中产的华裔和其他族裔之间的矛盾 , 然后也会让华人的家庭就更加焦虑 , 所以我觉得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个后果在里面 。
澎湃新闻:我国此前也对针对校外补习机构发布了“双减”规定 , 至今已近半年 , 在廖老师看来 , “双减”政策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了“内卷”问题?
廖元辛:当时(国内的“双减”政策颁布时)有很多讨论 , 我也从供给和这个需求两方面跟一些行业内人士讨论过这个问题 。 “双减”限制教育培训机构 , 不能在周日上课、工作日上课时间不能晚于九点 , 然后对教育机构的融资、包括海外上市 , 做了非常明确的限制 。 从这个角度来讲 , 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减少了对于课外辅导的供给 。
但是从需求端的角度来讲的话 , 由于高考跟中考的制度不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内进行大的调整 , 需求端不会因为“双减”规定出台而大幅减少 。
其实我当时认为 , 除了中高考之外 , 还有相当一部分对于课外辅导的需求 , 可能是被教育公司或者营销号人为地制造出来的 。 因为我们去看10年前 , 如果你想去了解“别人家的孩子” , 你得去花20块钱买《哈佛女孩刘亦婷》 , 才能够有相对深入的一个观察 。 但是现在在朋友圈和公众号上 , 你看到哪个孩子又去学了什么、又去哪儿上课 , 又去哪社会实践……过去几年制造了大量的这方面的焦虑 。 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有一种题目叫做“谁才多少岁 , 已经拿到了什么样的成绩” , 很多社交平台上的文章 , 都是这样的套路 。
在去年八月份时 , 我跟几个朋友说 , 如果之后要想对教育方面的内卷做有效的改变 , 很有可能要去限制这一类被人为制造出来的需求 。 然后在去年9月还是10月时 , 有政府机构开始限制教育公司在网上打广告等等 。 其实这个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 就是去戳破这个教育公司、社交媒体人为制造的焦虑 。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 我感觉这一类政策对于之前比较盲从的家长还是起到了很大的效果 , 有助于他们去放松精神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