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末|跳绳 被小觑的“万能运动”

跳绳 , 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 由于其所具备的多样、综合的功能 , 在经历了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后 , 现在不仅是一项大众运动 , 而且几乎是所有专业运动项目体能训练的基础 , 因而也被称为“万能运动” 。
1、有着千年历史的大众游戏
跳绳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 原始体育的萌芽与日复一日地生产劳动分不开 , 跳绳运动也不例外 。 古时 , 跳绳所用的绳被称为“绳索” , 它是由古人编结而成的 , 人们在编绳索的过程中 , 通常会有一些跨越的动作 , 这些下意识的行为吸引了活泼好动的孩子 , 他们就用短的绳子在旁边反复模仿 , 并逐渐摸索出一些简单的跨越绳子的方法 , 当成一种游戏来玩 , 于是跳绳这一活动就产生了 。
对于跳绳的明确起源众说纷纭 。 最早出现的史料是汉代画像石上的跳绳图 , 证明当时已有了跳绳活动 。 单就文献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北齐时期 , 在李百药撰写的《北齐书·幼主纪》中有一段有趣的记载 , “游戏童者好以两手持绳 , 拂地而却上 , 跳且唱曰:‘高末’ 。 高末之言 , 盖高氏运祚之末也 。 ”北齐皇帝高姓 , “高末”指齐将消亡 。 这本是作者将其作为谶言而记载的一件事 , 却给我们留下了儿童跳绳最早的文字记载 。
《荆楚岁时记》是南朝梁宗懔编撰的一部记载荆楚岁时习俗的著作 , 也是保存到现在的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 。 其中有“飞百索”的记载 , “正月十六日 , 群儿以长丈许 , 两儿对牵 , 飞摆不定 , 若百索然 。 群儿乘其动时轮跳 , 以能过者为胜 。 ”这里的“飞百索” , 正是后来的跳绳游戏 。
魏晋以后 , 历代都有跳绳活动的记载 。 唐朝时期跳绳被称作“透索” , 如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婆罗遮 , 并服狗头猴面 , 男女无昼夜歌舞 。 八月十五日 , 行像及透索为戏 。 ”由此可看出 , 唐代不仅有跳跃穿过绳索的游戏 , 而且还将其命名为“透索” , 可在节令期间作为一项娱乐活动 。 到了宋代 , “透索”又被改称为“跳索” , 与现代的跳绳名称更为接近 。 在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百戏 , 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盌”“百戏如趋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斗鸡” , 这些记载描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城里人们的生活娱乐情景 , 当时有各种杂技活动供人们欣赏 , “跳索”就是其中之一 , 在古时被归为杂耍活动 , 所以它经常与其他娱乐活动一起表演 , 具有较高的技艺 。
在我国河北宣化出土的辽墓中 , 考古人员在后室半圆形堵墙上发现的一幅“幼儿跳绳图”中 , 有三个儿童正在进行跳绳游戏 , 左右两个小童弓身弯腿 , 用力摇摆一根长绳 , 中间一个赤膊小童屈膝张臂 , 轻快跳跃 , 构图精巧 。 这说明 , 在辽时儿童跳绳也很流行 。
进入明代后 , 跳索渐渐成为一种民俗 , 每逢佳节 , 民间都有跳绳活动 , 而且出现了多人轮跳的游戏方式 。
1593年 , 沈榜编著的《宛署杂记》中记载“以丈许长绳 , 两儿对牵 , 飞摆不定 , 难以凝视 , 若百索然 , 其实一索也 。 群趁其动时 , 跳轮其上 , 以能过者为胜 。 否则为绳所律 , 听掌绳者以绳击之以示罚 , 名曰跳百索 。 ”《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元夕(元宵节) , 二童子引索略地 , 如白光轮 。 一童子跳光中 , 曰跳白索 。 ”之所以称为“跳百索”或“跳白索” , 有学者认为 , 这是因为跳绳者摆绳速度十分快 , 旁观者仿佛看到有上百条绳索同时摆动 。
唐代后 , 每逢佳节都有跳绳表演 , 以清代最为盛行 。 那时 , 这项运动的娱乐性得以充分展现 。 儿童在跳百索时 , 常常用有节奏的歌谣加以伴唱 。 如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记录了清代北京元宵节民间的娱乐活动 , 其中有:“博戏则骑竹马 , 扑蝴蝶 , 跳白索 , 藏蒙儿 。 ”《松风阁诗抄》中有记载:“白光如轮舞索童 , 一童舞索一童唱 , 一童跳入光轮中 。 ”清代民间也有女子跳百索活动的记载 , 如清代《乐陵县志·经制·风俗》载:“元宵期间 , 女子以跳绳为戏 , 名曰‘跳百索’ 。 ”清代的《有益游戏图说》也写到了跳绳的游戏情景:“用六尺许麻绳 , 手执两端 , 使由头上回转与足下 , 且转且跃 , 以为游戏 , 是谓绳飞 。 ”这些记载充分地将人们跳绳时的快乐情景展现出来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