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误区:标准身材也要时刻小心


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人,其他健康指标如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骨密度等可能不正常 。
误区一:身体不胖不瘦,不需要锻炼
判断身体的胖瘦,要根据体重指数或体重与本人身高应有的标准体重的差别作出估计 。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人,体成分或其他健康指标如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骨密度等可能不正常 。
体成分的不正常即体内脂肪的比重不合适 。有些女同志外形看上去挺苗条,但一测成分,体脂占的比例仍过高 。体脂比例过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脂肪的绝对量较高,另一方面是肌肉成分少,因而脂肪相对含量较高 。而苗条的女同志主要是属于后一种情况 。这种情况主要是锻炼不够和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以后肌纤维逐渐减少造成的 。
对体重指数正常者,锻炼可改变体成分及肌肉脂肪结构比,并提高身体各方面的机能 。
误区二:鸡蛋内含有大量胆固醇,中老年人不宜食用
血液内胆固醇含量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人们对这点了解较多,但对胆固醇是维持人体生存的必需物质缺乏了解,所以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行为误区 。
人体每日要有大量的细胞死亡和新生 。以血液中红细胞为例,每天要更新0.8% 。组成这些新生红细胞的细胞膜,需要一定量的胆固醇 。胆固醇还是合成肾上腺素、性激素的主要原料并参与维生素D的合成,因此,胆固醇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 。
在正常情况下,对于膳食中胆固醇的含量不要限制过严 。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正常人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以不超过300毫克为宜;低密度脂蛋白高的人和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每日摄入量不应超过200毫克 。
鸡蛋内虽然胆固醇的含量较高,但它也含有许多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 。建议正常人每天吃一个鸡蛋;低密度脂蛋白高、患糖尿病、心血管病者每两天吃一个鸡蛋比较合适 。
误区三:水果是零食,可吃可不吃
水果中含有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矿物质,具有强抗氧化作用,含有防止细胞衰老的维生素以及可以明显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的可溶性纤维——果胶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但中国人特别是男性,经常吃水果的比例很低 。
20世纪80年代,对美国100万人10年追踪研究的资料分析,发现在不吃或很少吃水果的人群中,肺癌死亡率是经常吃水果人群的1.75倍 。到底是水果中的什么成分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是不是维生素?服用市售维生素制剂是否可起到相同作用?进一步分析了肺癌死亡与服用维生素制剂的关系,结果发现,经常服用维生素并不能起到类似的保护作用 。
对此,营养免疫学专家的解释是:天然植物中的维生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与其他维生素和营养素相互联合一起工作 。由于化学合成的维生素是与其他维生素和营养素分离的,复方的各成分间的比例也与天然的不尽相同,他们不能产生与天然维生素一样的功效 。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水果应作为每日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对一般人群来说,维生素制剂决不能,也不应该代替日常所需水果、蔬菜 。
(图片来源:全景)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