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中前停和后停的重要性

运杆的目的和作用
公理七 。击球之前的运杆过程是必要的,目的是为准确击球做最后的准备 。正确的运杆能减少击球失误 。

现在,就来讲讲运杆过程中为击球做哪些准备 。
首先,将杆头指向母球击打点,杆头离母球能多近就多近,只要不碰到球就行 。整个球杆要放在和击球线(瞄准线)在一条直线上(这意味着手架的架杆点也必须在这条线上) 。持杆手指,手腕,小臂及肘关节均要放松 。慢慢拉杆,拉至手架距母球的距离一半左右即可,此时要用心感受:1 。手指,手腕,小臂及肘关节是否是处于放松的状态 。2 。握杆的力度是否合适 。3 。握杆的位置是否合适 。然后,再送杆至母球击打点最近处,再慢慢拉回,重复这个过程,将上述1,2,3调整至最佳状态 。
其次,在前面运杆的同时,眼睛要盯住球杆,看球杆有没有上下和左右的晃动 。要是有晃动,尤其是左右晃动那是必须要调整的 。直到调整到运杆走直线并与击球线重合 。过程中,眼睛要来回看袋口,目标球,母球和瞄准线 。如果感觉瞄准线不对,则需微调后手重新确认杆头指向,母球击打点及瞄准线 。若微调后,仍感到没把握或不舒服,则需起身重趴 。关于最后一点,有人可能会不认同,有人认为趴下了,后手就不能再动了 。其实,这太绝对了 。你可以看看塞尔比打球,他上身晃来晃去的在干吗?他是在确认瞄准线呢!然后他微调后手,将杆对准瞄准线!
第三,运杆过程中要感受非持杆手和手架的置放是否舒服和稳固 。食指,无名指,小指等指肚及手掌后部要紧压台面 。此时,中指指肚会下意识地轻击台面 。
然后,进入运杆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将杆头指向母球击打点最近处停住 。屏住呼吸 。双眼紧盯母球击打点片刻,然后是目标球和击球线,余光扫视袋口 。双眼重复以上过程两三遍,并努力记忆,直到完全确认,就可做最后一次拉杆了 。这个过程就叫前停 。前停的目的主要是瞄准 。根据巴甫洛夫理论,前停时,人的大脑会形成一个瞬间记忆 。这个瞬间记忆会指挥你的出杆打在母球的击打点上并沿击球线延伸 。
最后,也就是运杆的最后一步,慢慢拉杆至你预期的位置(根据你预期的击打力度及杆法),比如说,拉满,准备满弓大力击球 。这时你要有一个瞬间停顿,也就是所谓的后停 。就像弓箭手拉满了弓弦准备发射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做两件事情 。1 。向后拉杆时,你要看清球杆是否偏离了击球线,此时,后手手指从小指到中指要根据需要依次放松,甚至放开,以便确保球杆平直运动,仍在击球线上 。2 。最后拉杆完成后,眼睛要从母球过渡到目标球,并最终盯住目标球,准备以你预期的杆法和速度出杆 。此时的你仍在屏吸状态,瞬间的你积聚了势能,异常安静,全神贯注,蓄势待发,那是你最神彩的一刻!如果你要照张打台球的照片,非次刻莫属!
你瞧,击球前要做这么多准备,不运杆哪行?所以,你也不用怪某些球手打球慢 。他想的多呀 。他非得把上述步骤做完美才行 。完美主义者未必一定值得欣赏,但至少值得同情吧 。
其实,打台球运杆是本能 。不信,你可以试试,你要是一点不运杆,你一定会感到很别扭 。就像飞镖手掷飞镖一样,总得比划比划,找找手感,瞄瞄准 。没见那个飞镖手比赛时直接把镖仍出去的 。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要不要运杆,而是怎样运杆才能达到要求!那么,运杆对次数有什么要求吗?前停和后停时间有什么要求吗?有没有最佳的运杆节奏呢?
你应该看过不少职业选手和业余高手打球吧 。你看他们运杆次数一样吗?前停,后停时间一样吗?是不是不太一样,甚至差别很大吧?丁俊辉运杆四,五次;亨得利运杆三,四次;希金斯运杆两,三次;奥沙利文运杆一,两次 。并且,他们运杆拉杆的长短和节奏及前停和后停的时间也不太一样 。职业球手尚且如此,业余高手则差别更大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根据不同球型和击球难易程度及自身特点,合理安排运杆次数,前停和后停时间 。并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一种打球节奏 。丁俊辉也有运杆一两次的时候,奥沙利文也有运杆五,六次的时候,个别情况时,奥沙利文后停时间还挺长的 。但他总体比一般人快不少,当今台坛,"火箭"的称号非他莫属!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