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会说话 但每个登山者心里都不沉默( 二 )


登山的第四天 , 在经历了数个小时的艰苦攀登之后 , 还要攀爬一整个“Z”字形的大雪坡才能到达C 2营地 。郑欢雪的嘴唇开始因高原反应逐渐变紫 , 这时保温水壶里的水被喝空了 , 体力到达了极限 。不走运的是 , 背包的背负系统又在此时出现问题 , 一边的背带断了 , 只能临时打结处理 , 但这还是导致背包左右摇晃 , 使得他更加吃力了 。虽然向导要求每个队员都要踩着前面队友的脚印往上走 , 但这时由于距离拉得较远 , 前面的深脚印由于被落下的雪逐渐盖住 , 也变得混浊不清 , 郑欢雪只好自己“摸索前进” 。雪地中有不少冰缝隙 , 表面是雪 , 但其实只是薄薄的一层 , 一不留神踩空就会滑落下去 。有两次 , 郑欢雪都是这样踩空了 , 滑下了冰缝隙 , 这两次他都果断地用冰镐定住身体 , 才不至于坠入万丈深渊 。离C2营地还有500多米时 , 他已是十来步就要休息一次 。
历经8个小时的攀登 , 郑欢雪终于在当天下午5点左右到达海拔4900多米的C 2营地 , 离登顶还有垂直海拔500米 , 一切工作围绕第二天早上的冲顶准备着 。他也在准备次日的冲顶背包 , 但心中开始在考虑严重透支的体力能否保证后面的行程 , 因为冲顶后立马要下撤到4100米的B C大本营 , 对体力是一种巨大考验 。登山向导在评估了他的身体状况后 , 非常果断地阻止了他 , 他也欣然同意 。“由于没有盲目坚持 , 我的体力才得以支持我完成下撤 , 可以说 , 这次登山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放弃也是一种坚持’这个道理 。如果盲目继续 , 拖累的是整个团队 。”他的言语中丝毫没有遗憾 , 而是透着一股满足 。
登上第一座属于自己的雪山
今年七月 , 经历了一年的体力储备 , 郑欢雪再此踏上了征程 , 这一次 , 他要征服的是海拔6168米、位于川藏线北端四川德格县境内的雀儿山 。
雀儿山以冰沟裂缝众多而闻名 , 它们的存在也使得雀儿山拥有着独特的美丽景观 , 但是观赏美景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大 , 冰裂缝不断让郑欢雪一行绕行跳跃 , 高海拔上的跳跃打乱了他们的呼吸节奏 , 呼吸不匀也使得行进过程变得缓慢 。
在眼看就要到达C 2营地时 , 紧急状况发生了 , 队友“二大爷”掉进冰裂缝里 , “二大爷为了寻找更好的摄影角度 , 在偏离路线二步左右的地方踩空 , 陷入冰沟 , 向导洛桑急忙下撤 , 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拉出二大爷 , 不想却发现自己也悬在深达三十多米的冰裂缝上 , 幸好大家及时合力相救 , 才没有造成伤亡 。”此后 , 历经两天的艰苦攀登 , 在攀上了一个接近90°的冰壁之后 , 经历了去年登顶雪隆包雪山失败以后 , 时隔一年 , 郑欢雪终于登上了第一座属于自己的雪山———雀儿山 。
登山回来后 , 郑欢雪把登山的感悟写成日志 , 连同图片和视频一起存在自己的手机里 , 工作的间隙乃至朋友相聚、与客户洽谈时都会拿出来回味或者分享 。他说 , 登山给予他的 , 是一种取舍有道、能进能退的精神 , 这种启发对于他的工作很有帮助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