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90后”博导唐从辉:科研成果不上书架,就上货架


华中科大“90后”博导唐从辉:科研成果不上书架,就上货架

文章插图
冬夜十点,褪去白昼的喧闹,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园开始逐渐陷入寂静 。而坐落于该校西校区的绿色合成与催化团队实验室却依旧灯火通明 。此刻,身穿蓝色防护服的唐从辉正专注地将装有溶剂的蒸馏烧瓶从旋转蒸发仪上取下,日光灯映照在他佩戴的护目镜上,泛出一抹柔和的光泽 。
唐从辉今年31岁,身为“90后”的他,如今已是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 。在他的眼里,化学拥有无穷的魔力,科研是一条令他乐此不疲的漫长旅途 。“化学是我最喜欢的研究方向,我希望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去,为化学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


华中科大“90后”博导唐从辉:科研成果不上书架,就上货架

文章插图

华中科大“90后”博导唐从辉:科研成果不上书架,就上货架

文章插图
立志将名字写进课本
唐从辉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 。孩提时代的他是一个好奇宝宝,对周围的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 。那时他最喜欢搭积木,常常坐在屋里一玩就是一下午,因为这带给他一种用双手创造世界的快乐 。如今看来,他和化学的缘分,也许在童年时就已经结下了 。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和变化的学科 。尤其是接触到有机化学以后,我发现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实现微观下化学键的切断和重组,这种感觉简直就像搭积木一样有趣!”
升上中学之后,唐从辉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富有激情、充满活力的化学老师,这也为他日后的“化学之旅”打下了良好基础 。唐从辉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个十几年前的下午,在高中的化学课上,当讲到苯环的结构被命名为“凯库勒式”,是为纪念化学家凯库勒时,老师突然合上课本,满怀希冀地望着全班同学,微笑道:“希望将来,我们在座的同学当中,也能走出一个化学家,研究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成果,写进课本和化学史 。”
这句话令唐从辉热血沸腾,也坚定了他要当化学家的梦想 。2007年,唐从辉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并在四年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北京大学焦宁教授门下直接攻读药物化学博士 。
“焦宁教授曾经对我们说,做科研,光有才华还不够,努力和热爱也缺一不可 。”
北大读博期间,唐从辉废寝忘食地钻进实验室,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科研宅男”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时期,他一举夺得了“国家奖学金”“优秀博士论文”“学术创新奖”“北京大学学术十杰”等多项荣誉 。从北大博士毕业后,唐从辉花费三年多时间先后前往德国和美国进行深造,并在学业结束后毅然放弃海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祖国 。
“我希望把我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带回国内,扭转目前我们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华中科技大学是我的母校,在国外生活的这几年,我也时常怀念起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食堂的饭菜,还有学校旁边的东湖风光 。希望能在这里,拾起过往的回忆,重新出发 。”

华中科大“90后”博导唐从辉:科研成果不上书架,就上货架

文章插图

华中科大“90后”博导唐从辉:科研成果不上书架,就上货架

文章插图
向世界难题发起进攻
回到母校后,唐从辉从事的研究方向是基于能源和医药导向的绿色催化 。一者是液体有机储氢,通过加氢反应将氢气储存在有机化合物中,形成稳定的氢有机化合物液体,当到达用户端时,可再通过催化反应使有机液体重新释放出氢气,实现高效的氢能储运 。二者是探寻一些原子经济性更高的合成方法,构建药物分子的核心骨架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