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师的童年会好吗:每一代父母都逃不掉鸡娃的宿命( 二 )


9岁时 , 父亲为他筹备了第一场音乐会 ,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11岁 , 为了让小李斯特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 , 父亲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变卖家产 , 走出村庄 , 举家迁到音乐之都维也纳 。
在这里小李斯特花费两年时间 , 跟随知名音乐家车尔尼(贝多芬的学生)学到了非常多的音乐知识 , 还在他个人首场音乐独奏会上获得了贝多芬的亲吻 , 12岁的少年一举成名 。之后为了让小李斯特在音乐上有更长远的进步 , 父亲又带着全家搬迁到巴黎 , 期待把他送进顶级的音乐学院 。不幸的是 , 1827年 , 父亲因为长期的奔波与劳累离世了 , 年仅16岁的小李斯特失去了爸爸 。

音乐大师的童年会好吗:每一代父母都逃不掉鸡娃的宿命

文章插图
中国有“孟母三迁” , 西方有李斯特父亲两度为他全家搬迁 。纵观李斯特的一生 , 尽管父亲陪伴的时间并不长 , 但在最关键的成长阶段 , 正是父亲的全心全力的爱与支持 , 让出身平平的他可以在音乐世界自由徜徉 , 探索自己的一番天地 。
音乐大师的童年会好吗:每一代父母都逃不掉鸡娃的宿命

文章插图
其实到了现代 , 我们也在很多家长身上看到了李斯特父亲的影子 , 比如郎朗的爸爸 。我们并非推崇所有父母都以牺牲自我的方式来成全下一代 , 但不可否认 , 父母的全力支持一定是音乐成长道路上最坚定的力量 。
素质教育的先驱:肖斯塔科维奇的母亲而音乐史上更多的例子 , 是父母原本并未希望孩子成为音乐家 , 只是把音乐教育看作是培养孩子综合文化素养的手段 。
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 , 父亲是一名工程师 , 母亲曾在音乐学院学过钢琴 。基于父母对音乐的喜欢 , 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接受音乐教育提高文化素养 , 但从未想过让他从事音乐行业 , 而是期待着他像父亲一样从事科学研究 。
音乐大师的童年会好吗:每一代父母都逃不掉鸡娃的宿命

文章插图
▲童年时期的肖斯塔科维奇
9岁时 , 肖斯塔科维奇开始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音乐 , 尽管在充满音乐氛围的环境中长大 , 但他一开始并不喜欢钢琴演奏 , 也讨厌枯燥的乐理 。母亲则经常温柔地示范演奏给他听 , 并给予耐心的引导和鼓励 。
当11岁的肖斯塔科维奇学会了自己写曲子表达感情时 , 他也深深地喜欢上了音乐 。直到这时候 , 母亲都未想到儿子即将在自己的引导下 , 朝着自己预料之外的方向走去 。
后来每每提起自己的母亲 , 肖斯塔科维奇都评价她为:初学音乐者最好的老师 。
事实上 , 除了肖斯塔科维奇 , 还有很多音乐家在童年时是以提高综合素养为目的而接受音乐教育的 。
比如作曲家柏辽兹的医生爸爸尽管希望儿子可以子承父业 , 却依然希望他能提高艺术修养 , 在童年时教他吹竖笛 , 还请老师教他长笛与吉他;而斯特拉文斯基的父亲作为一名歌唱家 , 曾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毕生所学教授给儿子 , 尽管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更期待儿子成为一名律师 。
音乐大师的童年会好吗:每一代父母都逃不掉鸡娃的宿命

文章插图
▲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
这对我们如今的音乐培养或许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当人们都不再那么急功近利的时候 , 反而更容易无心插柳 , 培养孩子对音乐长久的兴趣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