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枪真炮都上了音乐会?这样的“暴力”表达有意义吗?

上周的推文中,我们提到了法国作曲家萨蒂的代表作《游行》(回顾) 。
这是萨蒂在51岁时,应邀为俄罗斯芭蕾舞团的舞剧《游行》而创作的曲子 。这部舞剧有着非常豪华的制作班底,编舞是莱昂尼德·马辛,布景设计是大画家毕加索,首演指挥是安赛梅,讲述的是法国街头随处可见的马戏团或杂耍戏班,通过游行演出为驻场演出招揽客人的故事 。

真枪真炮都上了音乐会?这样的“暴力”表达有意义吗?

文章插图
▲毕加索在剧院工作
而萨蒂创作的音乐,也非常符合这样热闹的街头场景,几乎毫无遗漏地呈现了故事场景中的每一个画面,在保证音乐性的同时,又提供了很强的娱乐性 。
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就不得不夸一下萨蒂在音乐上的大胆和创新——他采用爵士乐自由的节奏,并将口哨、打字机、奶瓶、枪击声和警报器等日常生活中的发声物体融入到音乐中,进一步营造了热闹、喧嚣的氛围 。
这部舞剧在首演时,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一样,因为超前的审美与表现力,一度受到观众的嘲笑与反对,但经过时间的验证,最终也同《春之祭》一样,收获了肯定与掌声,并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的开端 。
而《游行》这首曲子,也成为了萨蒂最有名气的作品之一,最终助力当时已年过50岁的他一举成名 。大家可以感受下这部作品的演奏现场,咳嗽声、猫叫声、警报声不绝于耳;报童、杂耍、舞蹈等轮番登场,好不热闹 。
芭蕾“游行”(1916)_哔哩哔哩_bilibili
这场演奏会距今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或许直到今天,依然有人会感到惊讶:古典音乐还可以这样玩儿?原来在音乐会的舞台上,除了钢琴、提琴等乐器中的“正规军”,还可以出现其他会发声的物件?
没错,尽管古典乐不乏保守派,但锐意创新的音乐家同样在持续创作他们心目中的音乐 。为了更好地诠释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故事或情感,有些作曲家或演奏家会在音乐会上加入很多“不正经”的有趣元素,让听众切实地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烟火气 。
真枪真炮都上了音乐会?这样的“暴力”表达有意义吗?

文章插图
真枪真炮都上了音乐会?这样的“暴力”表达有意义吗?

文章插图
▲著名的《定音鼓协奏曲》乐谱上标明鼓手最后要一头扎进鼓里完成表演
除了萨蒂的《游行》,历史上将各种意想不到的“奇葩”乐器搬到舞台上的古典音乐会并不在少数 。
比如大锤 。
真枪真炮都上了音乐会?这样的“暴力”表达有意义吗?

文章插图
如果大家看过马勒《第六交响曲》的音乐会演奏,会神奇地发现现场竟然有乐手手握大锤奋力地挥舞 。这是因为作曲家特意在曲子中安排了三次重要的锤击声 。
《第六交响曲》是一部宏大的、充满悲伤与阴郁的作品,马勒曾说,自己一生所忍受的不如意的遭遇,都集中在这部作品里 。曲子中的钟声象征生命中的孤独与失败,而三次出现在音乐高潮处的锤击,则象征了“英雄遭受三次重击之后的倒下”,音乐的最终章,乐声褪去,英雄也在精疲力竭中死去,带给人一种消极的绝望感 。
音乐会上挥舞的大锤,与恢弘而深刻的音乐主题形成了奇妙的反差,增强了戏剧性效果,也令人思绪良多 。
真枪真炮都上了音乐会?这样的“暴力”表达有意义吗?

文章插图
除了木锤,音乐会上还出现过铁锤 。当然,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创作的《铁匠波尔卡》,就没有马勒那样沉重了 。据说作曲家在创作时,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带给他很大的启发,于是就有了这首活泼有趣的波尔卡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