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科院院士突然失踪,找了29年,至今下落不知

“一逢白壁书香社,几见朱阑障墓门 。”
董嗣杲的这首诗,将古代书香门第的景象体现得淋漓尽致 。
在科举出现之后,打通了上下晋升的通道,因此许多家庭和家族都成为了书香门第,只为在这个通道中走得更加顺畅 。
在福建福州市郊螺洲镇,就有一个书香门第,从明朝时期就一直兴旺,几百年来出了不少名人,比如清朝名臣陈若霖、陈宝琛、陈景亮等 。
当然,也有一些近代的著名人物,比如曾为中科院院士的陈彪 。
1993年,中科院院士突然失踪,找了29年,至今下落不知

文章插图

陈彪出生于民国十二年,也就是1923年 。不过当时社会动荡,父亲又是一位土木工程的高才生,主抓交通建设,经常全国各地的跑 。因此他从一出生就一直跟随父亲四处飘荡,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的求学经历中窥见一二 。
比如他上小学时在杭州,上中学生又跑到了福州,等到上高中的时候又去了成都 。
可高中上了一半,又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来到了昆明 。
然而就在高中快要毕业时,又因为父亲病故而转学来到了重庆,最终在半年后考入了南京金陵大学物理系 。
我们看他的求学生涯真是坎坷,若是换了一般的孩子,恐怕学业早就要废了 。
可陈家是一个书香门第,家风严谨,这就让陈彪从小就明白自己的使命,不论出现任何问题,学业上不能有任何的松懈 。
或许正是这样的一种信念,才有了他后来的成就 。
1993年,中科院院士突然失踪,找了29年,至今下落不知

文章插图

1946年陈彪大学毕业,便进入了紫金天文台,一头扎进了自己喜爱的天体物理系 。
不过几年之后新中国诞生了 。
当时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大量人才来建设祖国 。
虽然陈彪是一名爱国人士,可他研究的天体物理似乎没有太大的用处,而其他一些对祖国建设有用的领域他又不懂 。
无奈之下,他就跑去咨询自己的导师 。
导师果然给他指了一条明路,广义的天体物理虽然没太大的用处,但某个特定的天地物理研究却很有价值,比如其分支太阳物理 。
要知道太阳的能源无穷无尽,如果能够了解太阳内部结构以及能源机制,那么定然可以造福于民 。
1993年,中科院院士突然失踪,找了29年,至今下落不知

文章插图
其次,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人研究太阳物理,这方面也一直都是空白,若能做出成绩,也是为祖国做出贡献 。
陈彪听后茅塞顿开,果断放弃天体物理,投入了新的研究 。
不过想要研究好太阳,就必须要有好的设备 。
在此后的几年里,他一边努力研究,一边赶赴世界各地物色好的天文设备 。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从苏联以及法国订购了当时非常先进的色球望远镜 。
新设备果然好用,在先进望远镜的帮助下,陈彪完成了《太阳的自转内部环流和磁场》、《光谱吸收》、《太阳辐射》等数十篇研究论文 。
在观测方面,他多次参与指挥以及协调,帮助天文台成功完成观测太阳活动周期的任务 。
在学术交流会议上,他不仅为中国发声,介绍了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更是培养了许多青年研究员,并给他们一定的展示机会 。
1993年,中科院院士突然失踪,找了29年,至今下落不知

文章插图

其实陈老的贡献远不止这些,他在研究太阳物理的时候,发现了等离子物理学的潜力 。
于是他于70年代末,又开始等离子物理的研究,开创了中国等离子物理研究的先河 。
到了90年代初的时候,已经成果斐然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