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什么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到底在哪里?

文:苏道博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什么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到底在哪里?

文章插图
当代中国人,其实缺少安身立命的信仰,这是实话 。
读西方哲学我们都知道,他们别管是火本原还是水本原,最终走到说不通的时候,直接就推给上帝 。在西方哲学里边,上帝是哲学的终极存在,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信仰 。
那中国人信仰什么?说实话,孔子、老庄、程朱都很难称之为信仰,因为他们都无法形成通识,去解决终极问题 。
中国的文化其实经历过很多波折,这里给大家做个简单的梳理:
东周末年,天下大乱,中华民族面临着存亡的危局,这时候出现了一批论道的先哲,这就是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时代 。
到了汉代,出现了一个叫董仲舒的圣人,他和汉武帝联起手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下子确立了中国文化的道统,那就是儒学,也是我们现在学界说的两汉经学时期 。
但很快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文化再次被摧毁,很多文人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家园,道家被重新认识起来,中华民族进入了魏晋玄学时期,但魏晋玄学的遁世基因注定很难挽救中华文明衰落的趋势在,只有像竹林七贤这种少数人获得了精神解脱,大部分人还是痛苦不堪 。
中华文脉即将断了,这时候有一个外来文明进入中国,那就是佛学,在两汉之际传入,大量的佛经被翻译出来,这也是后来禅宗文化和宋明理学、阳明心学三大文化高峰的基础 。
禅宗文化属于宗教范畴,属于少数人的生命实践,宋明理学重考据,缺少生命体悟的层面 。
直到明朝,突然出现了一个大圣人王阳明,这个人不得了,别的小孩子从小就立志要考功名、谋政事,但王阳明很小的时候就只有一个志向:做圣人!
中国人信天,比如尽人事,听天命,比如天道轮回,但这个天太宽泛,它不是一种信仰,更像是一种寄托,一种无能为力的选择 。
王阳明心学的横空出世,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儒家文化的极致目标——为天地立心,为百姓安命的 。
每个人都有心,你自己体会一下,你所有的感受,听见、看见、痛苦、快乐,有一样不是心在起妙用吗?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一切都是心所映照的相,这个心可别理解成心脏或大脑,这里的心乃是“心性”“心体”“本体”“如来”……
总之名字很多,都是表达一个意思,注意,这里的心不是唯心主义的哲学心,而是生命体验,生命智慧的心性 。
先秦经典其实已经触及了这一点,那就是他们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就是在说心,但当时没有明说,或者说当时的学者体会到这一点,但是却没有找到合适的表达,所以困扰了中国人几千年 。
我们学阳明心学,不是为了认识他,也不是解决赚钱的当代问题,而是解决中国人缺失的信仰问题,西方有上帝可以终极关怀,我们可以“以心立世” 。
这是一个不生不灭的本然存在,我们历经了千百年,经历了好几次的文化起伏,中国人才真正树立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那就是“修心”,因为从在这一刻开始,中华民族确立了自己的独立人格,而不仅仅是物欲的个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