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 下章台:宋词鉴赏-瑞龙吟·章台路


周邦彦 下章台:宋词鉴赏-瑞龙吟·章台路

文章插图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 。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 。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 。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 。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赏析本词是作者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它首写旧地重游所见所感,次写当年旧人旧事,末写抚今追昔之情,处处以今昔对衬 。全词层次分明,由折盘旋,情思缠绵,艺术上颇具匠心 。篇首的写景不同凡响 。梅花谢了,桃花开了,本是平常习见的事物,而词里却说“褪粉”、“试花”,造语相当别致;褪粉、试花紧相连,使人仿佛感觉到了季节时令的更替,这就巧妙而生动了 。使用倒装句法,把“梅梢”和“桃树”放后面,足见作者的用心 。此二句俨然天然巧成,极为精致华美 。本篇开头还错落地交代了有关的一些情况 。“章台”、“坊陌”,是京城繁华的街道和舞榭歌台聚集的里巷;坊陌人家“,则同时点明作者所怀念的人物的歌妓身份 。”愔愔“二字极言冷清,暗示了物是人非,今夕对比之意 。用燕子的”归来旧处“兼喻作者的重游故地,这是明显易见的,而用燕子的”定巢“有三叠,首叠本是写词人初临旧地所见所感,但通体只写景状物,不说人,只暗说,不明说,显得感情沉郁,有待抒发,从而为下文作了铺垫 。次叠以“黯凝竚”三字为引领,“黯凝竚”,是用滞重之笔点出思念之深,但引出的下文却是一串轻脱活跃的词句,正好相映成趣 。“箇人痴小,乍窥门户”八个字相当传神,既写出了那位坊陌人当时还没有失却少女的天真活泼,又浸透着作者对她的亲昵爱怜之情 。以下几句,写少女站门口招揽客人,初春余寒尚存,晓风多厉,她不得不以袖遮风,因而晨妆后鲜艳的容颜,就掩映衣袖之间了 。“盈盈笑语”写出了少女的天真烂漫 。描写人物的这几句,笔墨生动,准确传神 。第三叠“前度刘郎重到”的重点是追忆往事,对照今昔,抒发“伤离意绪” 。“前度刘郎重到”用了刘义庆《幽明录》所载东汉刘晨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兼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 。以刘郎自喻,恰与前文“桃树”、“人家”暗相关合,亦是笔法巧妙处 。以下四句写词人寻访邻里,方知自己怀念中的人物亦如仙女之踪迹渺然,“同时歌舞”而“声价如故”者,唯有“旧家秋娘” 。“秋娘”,是唐代妓女喜欢使用的名字 。这里以秋娘作陪衬,就说明了作者所怀念的那位歌妓当年色艺声价之高 。“吟笺赋笔”以下几句,是追怀往事的具体内容 。“燕台”,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典故 。当时有位洛阳女子名柳枝者,喜诗歌,解音律,能为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闻人吟李商隐《燕台》诗,惊为绝世才华,亟追询作者,知为商隐,翌日遇于巷,柳枝梳丫头双髻,抱立扇下,风障一袖,与语,约期欢会,并引出了一段神魂离合的传奇故事(见李商隐《柳枝五首》序),这两句不只是写双方相识相好的经过,而且还暗示了对方的爱才之心和与自己的知遇之感,以至于今日怀念旧情时,不能不连带想起自己过去曾经打动过她心弦的“吟笺赋笔”来 。“知谁伴”三句,写如今不可再遇理想伴侣,当年名园露顶畅饮、东城闲步寻花那样的赏心乐事也就无从重现,只能深深地铭刻自己的记忆之中了 。“露饮”,是说饮宴时脱帽露顶,不拘形迹 。“事与孤鸿去”借用唐人杜牧诗句,“恨如春草多,事与弧鸿去”,一笔收束往事,回到当前清醒的现实,而不露痕迹 。“探春尽是伤离意绪”,这是全篇主旨 。显得沉着深厚 。结尾再次写景,先以“官柳”与开头的“章台”、“归骑”与开头的“归来”遥相照应,再写池塘,院落、帘栊,而“飞雨”与“风絮”之足以令人“断肠”,更增添了离愁别恨 。此词由“凝伫”而“访、寻”,由回忆而清醒,最后写归途之凄清,抒写抚今追昔,物是人非的慨叹,这与唐朝诗人崔护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