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下一页:史上工整的一首诗,被赞“一字难改”,成千古名作

在古典诗歌的创作中 , 一首诗是否工整 , 影响着它是否具有美感和力量 。并且诗的形式、节奏的工整 , 还可以极大地有利于诗的主题的诠释和表现 。比如 , 唐代诗人王建的代表作《新嫁娘词》 , 便以它的工整 , 短短20个字就勾勒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媳妇的形象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便盛赞它:“诗到真处 , 一字不可易” , 也就是说“一字难改” 。

uc下一页:史上工整的一首诗,被赞“一字难改”,成千古名作

文章插图
 《新嫁娘词》是王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 是王建组诗作品《新嫁娘词三首》中的第三首 。这首诗的内容 , 主要便是描写了一位刚刚嫁入夫家的新媳妇的感受 , 反映了当时新媳妇难当的现实 , 具有普遍性社会意义 。这首诗也是王建唯一一首被选入《唐诗三百首》的诗作 。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王建的这首《新嫁娘词》:
三日入厨下 , 洗手作羹汤 。
未谙姑食性 , 先遣小姑尝 。

uc下一页:史上工整的一首诗,被赞“一字难改”,成千古名作

文章插图
 首句“三日入厨下” , 即新婚三天 , 新娘来到厨房 。这里到了一个古代结婚的习俗 , 就是新娘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 这个习俗一直保持到清代 。新媳妇难当 , 是古代普遍的社会现实 , 她不仅要得到夫婿的满意 , 最重要还得婆婆顺眼才行 。这首诗中新媳妇的所作所为 , 便是为了获得婆婆的顺眼 。其实 , 在古代因为父母的原因 , 造成的婚姻悲剧有很多 。次句“洗手作羹汤” , 则是点出新娘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的习俗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 , 新娘洗好手亲自做好了羹汤 。这里需要注意的地方 , 便是“洗手”二字 , 似乎看起来它并没有什么特别 , 但是它却反映了新媳妇的慎重小心 , 生怕哪一个环节没有做好 , 就引得婆婆的不满意 。这里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新媳妇难当的事实 。
uc下一页:史上工整的一首诗,被赞“一字难改”,成千古名作

文章插图
 第三句“未谙姑食性” , 即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这句诗则道出了新媳妇心里忐忑的地方 。因为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 所以一道羹汤 , 倘若咸了、淡了都不好 , 因为没有个标准 。所以慧黠的她 , 便将自己的目光转到了知道婆婆口味的小姑身上 。于是 , 便自然而然的有了最后一句“先遣小姑尝” 。也就是说 , 这位新媳妇先将羹汤给小姑尝尝 。至于为何选择“小姑” , 而不是选择夫婿呢 , 这是因为一般女儿比较体贴 , 女儿的习惯往往来自母亲的习惯 , 食性亦然 。所以这里她找来小姑 , 无疑体现出了她的慧黠 。另外 , 这里的“遣”字也用得极其工妙 , 姑嫂之间 , 嫂是尊长 , 在古代对夫婿要低声问 , 对小姑则可以直接“遣” 。所以这里对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 , 刻画的极其细腻传神 。综观王建的这首诗 , 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 具有普遍性社会意义 , 毕竟它反映了封建社会新媳妇难当的一个普遍事实 。而诗人从“三日入厨” , 到“洗手” , 再到“先遣小姑尝” , 人物身份和环境、场所 , 无一不是紧紧相扣、工整 , 故这首诗一字难改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