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 发展历程


陈发科先生一九二八年应许禹生等之邀到北京传拳,从学者甚众,所传均为大架 。陈照奎先生为陈发科先生之幼子,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四日生于陈家沟,他七岁开始学拳,得其父传授的家传低势拳架 。这趟架子,动作细腻,难度较高,很吃功夫,但易上功,适于年轻人演练 。发科公严加督促,先生尽得真传,二十多岁时,先生的功夫就已出类拔萃了 。发科公逝世之后,照奎先生独挡门面,越发用功操习,其功夫蒸蒸日上,炉火纯青 。其实,先生并不在外多作传授,世人多不知,故有人说陈家功夫已失传 。照奎先生的擒拿手法堪称当世一绝,轻柔刚猛,变幻莫测,使人防不胜防 。推手功夫也是出神入化,化劲轻灵、巧妙、发劲冷脆、威猛 。当时,曾有一习举重者,随先生习拳,此人身强力大,体重逾百公斤,一次练习推手,先生命其捉住双臂,使全力推之,先生只微下沉,轻抖双臂,其人已被原地弹起数尺跌坐在身后数米之外的床上,床帮为其砸断,可见先生功夫之精深 。后来先生到上海等地传拳,太极真功折服多名挑战者,先生之功夫遂为世人所敬,声誉日隆,便无人妄言 。
照奎先生所习之拳架,系陈长兴一脉相承的低势拳架,属家传拳架,在当时不向外传,故一直鲜为世人所知,此拳架与传统大架相同,但在手法和身法上更为丰富和细腻 。先生自幼勤学苦练,聪慧善思,日练拳三十遍,常年不辍,在继承家传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外型上,精巧、紧凑,柔中寓刚,开合有致;在内劲方面强调丹田内转,形之于外即为胸腰折叠,讲究运动的螺旋缠丝,轻灵沉稳 。整个套路结构严谨,气势磅礴,节奏鲜明,静若处女,发如惊雷,往复折叠似波涛翻滚,灵活无滞 。练习这趟架子对练者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难度、强度都很大 。七十年代初,先生应邀回家乡河南传拳,家乡陈家沟人对这趟架子都不了解,也没见过这样的练法,而称之为"新架" 。(按:陈照奎先生并不赞成这种叫法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