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中国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文章插图
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5点49分许,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本杰明·李斯特和大卫·w·c·麦克米伦因“在不对称有机催化方面的发展”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 。
2021年的诺贝尔奖单项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736万元人民币) 。
过去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名单
2020年——法国和美国科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获奖,获奖理由是“开发出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 。
2019年——美国和日本3位科学家 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lingham、Akira Yoshino获奖,获奖理由是“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 。
2018年——美国科学家Frances H. Arnoid获奖,获奖理由是“研究酶的定向进化”;另外两位获奖者是美国的George P. Smith和英国的Sir Gregory P. Winter,获奖理由是“研究缩氨酸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 。
2017年——瑞士、美国和英国3位科学家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获奖,获奖理由是“研发出冷冻电镜,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结构的高分辨率测定” 。
2016年——法国、美国、荷兰3位科学家Jean-Pierre Sauvage、J. Fraser Stoddart和Bernard L. Feringa获奖,获奖理由是“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 。
2015年——瑞典、美国、土耳其3位科学家Tomas Lindahl、Paul Modrich和Aziz Sancar获奖,获奖理由是“DNA修复的机制研究” 。
诺贝尔化学奖小知识
——截至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共颁发了112次,没有颁发的8年分别是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年 。
——1901年至2020年,共186人次获奖,实际获奖个人为185人,因为英国科学家Frederick Sanger于1958年和1980年两次获奖 。
——112次颁奖中,63次为单独获奖者,24次为2人共享,25次为3人共享 。
——最年轻的获奖者是法国科学家Frédéric Joliot,1935年因“合成新的放射性元素”与妻子Irène Joliot-Curie一起获奖,时年35岁 。
——最年长的获奖者是美国科学家John B. Goodenough,2019年因“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获奖,时年97岁 。他也是迄今为止所有诺奖得主中获奖时最年长的一位 。
——185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有7位女性 。分别是1911年的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另外还获得1903年的物理学奖)、1935年的Irène Joliot-Curie、1964年的Dorothy Crowfoot Hodgkin、2009年的Ada Yonath、2018年的Frances H. Arnold,以及2020年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Doudna 。
1
“云端之上”的化学奖,
和你有啥关系?
如果说诺贝尔文学奖能让普通人也能点评两句,那化学奖因为太过高深,除了看看“今年又有谁得奖了”之外,给人的总体印象,还是“高高在云端” 。
实际上,化学奖的科研成果,早已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 。不妨看两个例子:
——手机电池
想象一下,如果手机必须要插电才能使用,拔下插头就会断电,还会出现当今“一机在手走遍天下”的科技进步吗?
没错,将手机从插座中解放出来的“功臣”,正是锂电池 。
2019年10月,“锂电池之父”古迪纳夫、现代锂电池的发明者吉野彰和在锂电池领域有着开创性研究的威廷汉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
诺奖官网给的理由是:“他们创造了一个可充电的世界 。”
看看手中,再看看身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锂电池是不是已经无处不在?
——塑料
牙刷、外卖盒、手机壳、飞机零件……可以说,塑料已经融入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
但是,当我们“理所当然”地使用这些不起眼的塑料制品时,可曾想过,他们都来源于高深的理论,而且并不久远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