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巨震两创始人辞职 海底捞市值蒸发3000亿


海底捞巨震两创始人辞职 海底捞市值蒸发3000亿

文章插图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实体餐饮行业带来始料未及的冲击 。
而火锅巨头海底捞的股价却是另一番光景 。疫情期间海底捞股价从2020年3月19日的27.45港元/股连翻几番,待到2021年的2月16日,其股价达到了85.80港元/股的历史最高点,市值超过4500亿港元 。
随着海底捞的股价创下新高,创始人张勇夫妇也迎来高光时刻 。
资料图 来源:IC photo
2021年3月2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榜单显示,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夫妇在过去的一年里财富激增138%,以2450亿元人民币的身价跃居全球第38位,排名超越李嘉诚、许家印、刘强东夫妇等一众超级富豪 。
然而高光短暂,之后海底捞股价“跌跌不休”,最低触及26.10港元/股;而截至2021年10月4月,海底捞收盘价为28.35港元/股,市值蒸发已近3000亿港元,目前总市值为1547.63亿港元 。张勇夫妇也失去了新加坡首富的宝座 。
短短的半年多时间,海底捞的股价怎么就受到如此重创?红星资本局将主要通过海底捞的门店层面、消费者层面以及新业务层面三个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
(一)门店层面:
判断失误,疫情期间“抄底”
目前海底捞的收入主要来自餐厅收入,餐厅收入=单店收入*门店数量;单店收入=翻台率*客单价*客座数 。
回顾2016~2019年海底捞的财务数据,海底捞营业收入从78.25亿元增长至266.1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0.4%;业绩呈现高速增长状态,而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因为门店的持续扩张和同店数据的持续提升(包括翻台率水平、客单价等)驱动 。
在2020年疫情的大背景下,海底捞高管层判断疫情持续性较短,又有前些年亮眼的财务数据做支撑,便认为可在短期内“抄底”,进一步稳固市场份额,随即展开逆势扩张的战略 。
2020年海底捞新增门店数达544家,平均每天新增1.5家海底捞门店,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0年底,海底捞全球门店总数达到1298家,而截至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门店数量已达到1597家 。
来源:公司财报、红星资本局
然而海底捞的逆势扩张,却让其门店翻台率变得没那么好看了 。
一直以来,海底捞都保持着行业内较高翻台率,高翻台率不仅能给海底捞带来更多收入,也意味着海底捞受市场欢迎的程度,进而反映出企业的市场想象空间 。
2019年,海底捞的翻台率为4.8,属于行业内较高水平,同时期的呷哺呷哺(00520.HK)翻台率仅为2.6 。然而在盲目扩店后,2020年海底捞的翻台率跌至3.5;2021上半年持续下跌至3,其中2021年新开餐厅翻台率仅为2.3 。
来源:公司财报、红星资本局
据国信证券所测算,若海底捞翻台率跌破3次/天,也就意味着海底捞单店正处于亏损或者微利状态;而据公司财报显示,海底捞2021年上半年销售净利率为0.48% 。这家火锅巨头,业绩岌岌可危 。
2021年6月,张勇在股东大会上直言:“2020年6月份,我判断疫情在9月份就结束,但是直到今天为止,我们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的店还受疫情影响开不了 。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6月我进一步做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 。”
按照创始人张勇的说法,疫情的持续反复有关确实是翻台率骤降一大原因,如2021年6月,变异病毒德尔塔袭击广州,海底捞在广州的当月翻台率从3.1直接跌至1.2 。
另一方面,新门店选址尤为重要 。短时间内扩店使海底捞门店密度快速变大,新店的分流效应也会拉低现有门店的翻台率 。也就是说,对于海底捞而言,特定区域的蛋糕是有限的,盲目扩店使得海底捞失去了对市场蛋糕的判断力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