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到底是五层还是七层? 马斯洛需求的七个层次

我们通常熟知的马斯洛需求有五个层次 。也就是美国学家马斯洛认为的,人有5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如图所示就是五层,也是我们所熟知的马斯洛五层需求:
不过,也有很多版本出现了不一样的分层方式 。比如,中公教师资格证教材(世界图书出版)就把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成了七个层次,如图所示 。相对于五层分类,七层分类的不同则是在五层分类的最高层自我实现需要和自尊需要中间层额外另加了两层: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 。并且,教材对其理论的阐释还做了如下说明:前四种需求被归类为缺失需要,后三种被归类生(成)长的需要 。而成长的需要,则永无止境 。因为,无论是认识还是审美,则都是永无终止的一个漫长过程 。
而关于马斯洛需求的层次分类到底是五层还是七层的争议,《动机与人格》的译者在其前言《关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写道:在理解人的动力结构方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迄今没有其他理论能够替代的模型 。尽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影响极大,被广泛引用和介绍,但对其理解却有一些混乱和互相矛盾的地方 。例如,就我所见,国内外的心理学著作和心理学教材中,有的讲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需要,例如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心理学》(2001)就是如此 。有的讲是七个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认知、审美需要,即加入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排在自我实现之后,例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心理学》(1994)就是如此 。美国D.克雷奇等著的《心理学纲要》讲的是五个层次(1976) 。美国E.R.希尔加德等著的《心理学导论》(1982),也是讲七个层次,但是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排在自我实现之前,即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认知、审美、自我实现 。认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五个层次的文献,忽略了马斯洛对于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的论述;认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七个层次的,则是简单地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也各看成是一个层次 。
对此,人们认为是马斯洛后来又补充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
但更有人认为,由于不同的人在自身世界中的“实际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所以人们必然会争论于各种(被建构出来的)“结构”问题,并且没有“绝对真理化的答案” 。
人的需求层次,究竟“5层还是7层”?“各层的排序”究竟是怎样的?应该说:对这一结构性问题的争论是徒劳的 。不同时空中的具体生活内容和实际生活经验,必然导致各种具体的、被建构出来的结构,这些结构的层次和排序在具体情况中发生各种变动是理所当然 。
换言之,无论5层还是7层,本质上都是对应了部分人的实际生活经验,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虽然实践中有不少人对需求层次论持有异议,但马洛斯给出的5层或7层需求作为“大致的参考模型”是可行的 。在应用需求分层论时要认识到:一旦结合各种具体的事情和人,“重排”或“溢出”马斯洛给出的分层结构很正常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