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的由来及与体育锻炼的区别


说到气,人们很容易想到呼吸之气与呼吸,因此有人将气功译为Breathing Exercise——呼吸操,这是不正确的 。尽管呼吸在许多气功门派中占重要地位,气功之气和呼吸之气却是两码事 。从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气功的理论高度来谈气,至少有以下内容:
气功的由来
(一)大自然的气 。它是构成宇宙和一切物质的最基本的物质形态 。它无形无象,常人看不见、摸不着,充斥在整个宇宙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直称为气或元,也可称元气、道气、大极、太一……古人认为无形无象的气是有形有象的万事万物的本源,换言之,变化万千的繁杂事物,都是气的变相表现 。
气功这门学问在中国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气功一词却是首见于晋朝许逊著的《灵剑子》一书,意指通过修炼气术(如行气、运气等)与修德(指做善事),在体内引起的变化已达到了“道气功成”的程度 。不难看出气功二字的含义中,虽有炼气与修德的内容,但它没有成为这一含义的代名词 。
自此以后,气功逐渐宗教化,气功一词也未在各派气功中发生影响 。直至明、清时代,宗教渐趋衰微,武术与气功紧密结合,形成了武术气功,对后世武术气功影响甚巨的《易筋经》,就反复强调了气;
道家的武当派拳术也极重视气功之应用 。前者擅长硬功,如“金钟罩”、“铁布衫”等,后者重体内之“神、意、气” 。
至清末《少林拳术秘诀》中有专章曰《气功阐微》,明确指出“气功之说有二:一养气,一练气”,并有详明的练法 。气功一词渐渐显赫于世 。
气功一词的广泛应用并为广大人民所熟知是在本世纪50年代 。1953年,刘贵珍将自己练功与多年临床经验予以总结,在河北省卫生厅的同意和支持下,把该功法定名为“气功疗法” 。
而后在唐山筹建了唐山疗养所,稍后在北戴河创建了气功疗养院,并撰著了《气功疗法实践》与《内养功》两本书 。
刘贵珍倡导的气功疗法,已不是单一功法,而是包括了内养功、强壮功、保健功、行步功四种 。气功一词的内涵,刘贵珍先生认为是“概括了静坐、吐纳、导引、内功等修炼方法” 。
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气功事业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不仅广泛地大规模地应用于医疗疾病,而且做了很多科学实验一一尤其是外气治病试验 。
于是气功一词不仅是养生、治病、健身的锻炼方法的代名词,而且成了人们约定俗成的一门特殊学问了 。尤其是中华气功研究会与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的成立,把气功推上了科学的宝座一一成了气功科学,它与原来的含义大不相同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