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今山东省临沂市人,王羲之第七个儿子 。书法成就极高,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 。
书法自是不用多说,历史上也早有定论 。但从仕途看,王献之也可谓前途一片光明 。他出身望族,“根正苗红”,又能“活出自我”,体现魏晋风度;在家里,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特别是书法艺术上,有老父亲启蒙亲炙;少年时代在书法成就上已经出类拔萃 。
数年在谢安麾下做事,得到谢安他老人家的提拔培养 。后来贵为驸马爷,有足够高的平台施展才华,展现政治抱负 。可惜的是,只活了43岁,真是天妒英才 。
十六岁前后的王献之,活得潇洒不羁,活出魏晋风度无论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总是归在二王父子身上 。关于二王书法的故事不多,经典的就那么几个 。比如少年王献之在写毛笔字,站在身后的父亲,从王献之握笔的右手上“拔管”,结果没能把笔管抽出来,然后王羲之捻一下胡须,得意地说:此子今后书法上可以有大成!
这个故事说得似乎很有些想当然,我们普通人想想就觉得有问题,手指拽着笔管过紧,怎么运腕呢?但反过来想想,不用太较真,很多人用这个故事,只是想说明王献之学习书法学得特认真,专心致志 。可把这个故事当做心灵鸡汤,那么笔握得紧不紧就不那么重要了 。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桓温请王献之写扇面 。写着写着,不知道是毛笔握得过紧,一个不注意放松了,还是本身握笔就松,反正王献之那时不小心毛笔从手上滑落了,笔头正好落在扇面上,成为一团不规则的黑色块面 。
如果是现在,那只能换一把扇子再来 。但那个时候的扇子估计也是个稀罕之物,弄脏了也舍不得丢 。何况王献之还是一个画家,灵机一动,就把那团墨稍作渲染,画成一头栩栩如生的小牛,一件书法作品立马变成一件书画作品,桓温不禁啧啧称赞 。
还有一次,王献之和戴安道在一起喝酒,戴安道要求他写一篇文章,献之立刻站起来,振臂一呼,说自己的文采虽然没有古人那样好,但把墙壁填满还是没有问题的 。
公元360年,王献之当时十六岁,尊父命与表姐郗道茂完婚,婚后琴瑟和鸣,幸福感爆棚,子敬更是活出了自我,活出了风度 。
当官也要有禀赋,王献之似乎生来就有:谨言慎行、处变不惊王献之不仅书法好,从个人禀赋而言,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大才 。魏晋时期,不少文化人的志向不是入朝为官,比如王羲之 。王羲之青年时代还是希望通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但身处官场后就发现自己的抱负难以实现,就回家好好写字安心做回文化人了 。王羲之虽然自己不愿意为官,但并不阻止儿子们入仕做官 。
虽然王献之后来做的官也不小,这与后一段婚姻有关,但从少年开始,他就有处乱不惊的品质,而这也是为官的基本素质 。比如有个故事里说,小偷偷到王献之的书房,本来要来一个席卷而去,结果大令开了口:小偷君,那块毛毡是祖上流传之物,不要带走!吓得小偷落荒而逃 。
还有一次是与哥哥王徽之一起玩,忽然房间起火了,王徽之两股战战,急着要走,走得急连鞋子都没穿 。王献之却不同,他还是沉着地叫来随从,与平时一样,不慌不忙地离开 。沉着镇定、遇事不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也应该是当时“士人”的魏晋风度吧!
有一点王献之与父亲很像,就是有自己的主见 。当时宰相选女婿,选中了“东床快婿”王羲之,那不是王羲之在兄弟们中间长得有多帅,而是保持了本色或者说有一颗平常心 。王献之也是这样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王献之处在老爸光环下的一生 王献之他爸
- 蚂蚁庄园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书法作品是什么 11月29日答案解析
- 会昌哪里好玩?
- 书法自己在家练可以吗 练书法如何起步
- 超赞免费特效字体在线生成网站 字体转换器书法在线转换
- 影响深远的书法家 书法家在书协的官位越高写得越好,越有收藏价值?
- 「书画大家」崔方珎,一位在文字领域中深耕的书法家
- 书法家空谷 「书画大家」“峰外空谷”四月十四,孙本见
- 既是书法家又是画家 「书画大家」文人画家,第一是要有“人品”
- 张瑞琦书法 张瑞田:看得见、摸得着的书法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