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无改鬓毛衰”,怎么读才对? 乡音无改鬓毛衰( 二 )


赵令畤于此诗后有一小注云“一说云黄拱作” 。笔者推测,此黄拱或是引用贺诗之人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五代时黄损离家出走多年,归来后题壁书《回乡偶书》第一首,稍改数字以应其事 。明代瞿佑在《归田诗话》中记载元末黄德广客居大都多年后返乡,亦颂贺知章《回乡偶书》第二首以寓慨叹 。

“乡音无改鬓毛衰”,怎么读才对? 乡音无改鬓毛衰

文章插图
△《东坡志林》书影 资料图片
显然,此诗非常适合游子抒发感慨 。黄拱很可能像黄德广一样引诗抒情,既是引用,自然无须考虑原诗的背景,为了更加贴合当时的处境,他也很可能像黄损一样对原作进行更改,时人不知,误传为作者 。《侯鲭录》中的异文或与此相关 。
由于《侯鲭录》的这一误记,导致原本与辞官还乡密切相关的《回乡偶书》,变成了后人抒发羁旅飘零、思乡倦游的公共文本 。

南宋时,原本的“面毛腮”已经多被改作“鬓毛衰” 。于是问题出现了 。衰字主要有两个读音,一个读cui1,义为等级差别、递减、丧服,在《广韵》中属支韵;另一个读shuai1,义为衰退、衰老,在《广韵》中属脂韵 。“鬓毛衰”的“衰”显然只能读shuai1,为脂韵字 。但是脂韵与其他韵脚“回”“来”所属灰、咍韵在近体诗韵中并不押韵,孙玉文先生用大量例证证明,唐诗中“鬓毛衰”或者类似的表达,“衰”字都取“衰白”义,均读shuai1,且从不与灰、咍韵通押 。在第二句韵尾位置使用一个不押韵的字,这在近体诗的格律中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 。
然而如果我们检查词韵,会发现支(包括脂、之二韵)、微、齐、灰(一部分韵字,包括“回”,但不包括“来”)四韵已经通押,这说明在宋代,“衰”已经与“回”字押韵 。同时,我们在宋诗中发现不少押灰韵的作品仅在第一句末尾用“衰”字,比如杨万里《卧治斋盆池》“旧来菰叶已全衰,旋买新荷带藕栽” 。我们知道七言律绝和律诗的首句句尾多选择邻韵的字,这似乎说明,宋代“衰”字的读音也已经与“来”非常接近了 。到元代以后,“衰”(shuai1)已经在“皆来”韵中,与“来”字属于一个韵部了 。
综上所述,“鬓毛衰”之“衰”,只能读“shuai1”,为“衰白”之义,在唐代并不与灰咍韵押韵 。宋人误“腮”为“?”,又因“?”字生僻难读,所以选取了一个与其声旁“思”字音近、在当时语音中与“回”“来”读音和谐且更宜抒发感慨的“衰”字来代替“?”字 。明人发现“衰”字不合近体诗韵,故而引起这场争论数百年的诗案 。

盛先生在文章中得出结论“‘衰(shuai1)’本在唐韵灰韵中,被宋韵从灰韵中删除后强行归入了支韵,于是造成了‘衰’字的音、韵、义严重混乱”,然而通篇文章中,盛先生并未举出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其观点 。
盛先生引用“清代诗论家毛奇龄在《古今通韵》”中的话来论证宋韵将“衰”字入支韵、不入灰韵之不通 。然而毛奇龄的证据竟然是“今人读‘衰’皆同‘毸’……而过遵宋韵者,反谓衰无毸音”,这是典型的不懂古今语音变化、以今律古的妄说 。《四库总目提要》对毛奇龄此书评价如下:
盖其病在不以古音求古音,而执今韵部分以求古音 。又不知古人之音亦随世变,而一概比而合之 。故征引愈博,异同愈出,不得不多设条例以该之 。迨至条例弥多,矛盾弥甚,遂不得不遁辞自解,而叶之一说生矣 。皆逞博好胜之念,牵率以至于是也 。
“乡音无改鬓毛衰”,怎么读才对? 乡音无改鬓毛衰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