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
文房四宝是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因为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演变而来的,人们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 。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这四宝:
1、笔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 。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 。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

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文章插图
我国的书写用笔起源很早 。根据未经刀刻过的甲骨文字确定,夏商时期就已经有原始的笔了 。如果再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头的花纹图案来看,笔的产生还能够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 。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书写用笔了 。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向沿用至今 。传说,我们此刻所用的毛笔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 。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十分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 。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景,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 。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 。蒙括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 。用上头说的那种笔写战况报告,常使他感到影响思绪 。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十分贵重的绢给弄脏了 。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很多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 。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 。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 。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貌 。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 。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
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别的改善方式 。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适宜的办法 。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 。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我扔掉的“兔毛笔” 。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 。蒙恬大受启发,立刻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十分“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十分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 。原先,山石坑里的水包含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 。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幸”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笨”(今日简写作“笔”)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