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的科学标准有哪些 从哪几方面来比较( 二 )


甘肃省共有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17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7个县、7个自治县,总人口2500万人,国土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 。今天要研究的就是甘肃省的12个地级市和2个自治州州府城市,分别是兰州市、嘉峪关市、酒泉市、张掖市、武威市、金昌市、白银市、陇南市、定西市、庆阳市、天水市、平凉市,2个自治州州府城市是临夏州府临夏市和甘南州府合作市 。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复杂的地貌形态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河西走廊以北地带 。甘肃生态环境脆弱、生态赤字严重,单位面积环境容量狭小,水资源短缺 。西部大开发以来,甘肃省各地级市城市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容易使各地级市的城市建设陷入无序化和非持续性 。因此,甘肃省各地级市的宜居城市建设更要注重省情,选择合适的宜居城市标准时,要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以良好生态环境为本的生态理念,应从战略上通盘考虑 。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在资源的开采、加工基础上形成的资源型城镇数量较多,且多是中小城市,如:金昌、嘉峪关、白银、玉门等市 。资源型城市大多因矿而建、先矿后市,比如曾经的地级玉门市现在降格为了县级玉门市且搬迁了市政府驻地,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由于资源不可再生性,随着对资源的相继开采,接续产业发展滞后,一旦资源枯竭,则一损俱损,百业萧条,矿竭城衰 。因此,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评价标准的构建,和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
二、甘肃省各地级市宜居性评价标准的构建、一级指标的比较分析
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评价标准的构建,主要参照了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公布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权重合理,可操作性较强,具有较高的科学指导价值和实用价值 。但在进行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的比较时,必须和甘肃省的省情相结合,把各指标的构建和城市所处的区域特征有机联系起来 。宜居城市实质上是城市走向生态城市的起点,生态城市更多地把城市放到自然中去考虑,注重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在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评价标准的构建时,也应该注重城市所处的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入了生态城市的标准 。算法分析:把各地级市放在甘肃省区内比较,分析各地级市间的差异;折合成分值,可以把不同类型指标叠加 。
图三:富裕度评价标准
(一)经济富裕度的构建,比较经济富裕度A1、A2的选取,主要考虑了人均经济富裕度;A3、A4、A5的选取,考虑了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A经济富裕度的权重占0.2,主要考虑了甘肃省在全国经济相对落后,一个城市的经济富裕度对人口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分值分析:嘉峪关、金昌、白银属矿产资源型城市,天水属综合型老城市,这四个城市经济富裕度高 。
图四:甘肃省12个地州和2个自治州州府富裕度
(二)市区环境优美度的构建,比较甘肃省地级市市区环境优美度的选取,主要考虑了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城市特色 。没有选取各地级市间差异小,不能量化和地方观念影响大的指标 。B1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和B2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分值按2020年甘肃省环境状况公报,分级别得分 。风景名胜区按AA级景区以上和《甘肃省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个数得分,不超过最高分 。分值分析:武威、张掖、天水,这三个市区环境优美度高 。在城市文化、历史继承以及塑造鲜明的地方特征方面成效显著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