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试验区拿出湿地保护的“苏州经验”!

700亩湿地试验区、超150种鸟类、可灵活调节深浅的水塘......近日,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指导实施的湿地修复项目,不仅在全球258个申报项目700亩湿地试验区、超150种鸟类、可灵活调节深浅的水塘......
近日,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指导实施的湿地修复项目,不仅在全球258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获评全球“生物多样性 100+案例”,更是找到了解决生物多样性、农田用地冲突和农业面源污染的“三把钥匙” 。

这个试验区拿出湿地保护的“苏州经验”!

文章插图
耕地变湿地
掌握升生物多样性的钥匙
本次湿地修复项目落地位于苏州昆山的天福国家湿地公园,这片800公顷的土地以农田为主,其中700亩土地曾被外包作为马场,填入了许多沙石,因此土壤沙化严重 。湿地修复团队原本计划将这里修复成为农耕湿地公园,但是修复过程中偶然发现的五只短耳鸮让团队改变了计划 。“短耳鸮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么大集群地发现这种鸟类在苏州属于首次 。”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站长冯育青介绍到 。

这个试验区拿出湿地保护的“苏州经验”!

文章插图
经过研究发现,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处于候鸟迁徙带附近,各种鸟儿经常会路过,只是因为缺少合适的环境,故而难以长时间停留 。而湿地野生鸟类多样性的观测数据又是国际公认的评估湿地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
于是相关部门和修复团队改变方案,重新规划了这片区域,打造了一个以鸻鹬类鸟类(水滨鸟类)为主的鸟类栖息地 。“我们修复湿地应该以鸟类为服务对象,湿地好不好,鸟儿们说了算!”冯育青说 。

这个试验区拿出湿地保护的“苏州经验”!

文章插图
“鸻鹬类水鸟喜欢浅滩,雁鸭类水鸟喜欢水塘,20厘米到30厘米的水塘又更适合鹭鸟类长腿水鸟 。”为了充分照顾各种鸟类的生活习性,天福国家湿地公园使用多塘复合系统,通过设计大小、深浅不一的水塘,搭配水位调节设施,满足不同季节不同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高了生物多样性 。

这个试验区拿出湿地保护的“苏州经验”!

文章插图
目前,这方700亩的试验区里已经发现超过150种鸟类,是2016年发现鸟类数量的两倍 。“鸟是整个生物多样性的指示物种,有了鸟就说明这个地方的鱼虾螺贝等生物都是很全的 。”冯育青说 。

这个试验区拿出湿地保护的“苏州经验”!

文章插图
人鸟共享稻田
掌握缓解用地冲突的钥匙
为了缓解保护地和农田用地冲突问题,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在冬季往试验区中集中灌水,春夏秋季还是各类候鸟栖息地的试验区,在冬季就变成可以农耕的水稻田 。“水稻田本身也是人工湿地,在冬天可以实现人与候鸟共享稻田模式,缓解了保护地面积不足的问题,同时升了农田的生物多样性 。”冯育青介绍到 。

这个试验区拿出湿地保护的“苏州经验”!

文章插图
此外,鸟类在冬季水田的停留,可以抑制杂草及越冬昆虫生长,而鸟类的排泄物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减低了农药化肥的施用,进而升了稻米的质量和安全 。“我们的这多塘复合系统让整片试验区形成一个生态圈,让农业发展与湿地保护更加和谐 。”冯育青说 。
尾水闭环处理
掌握缓解农业面源污染的钥匙
据了解,该项目获评全球“生物多样性 100+案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在升湿地生物多样性、平衡保护地和农田用地冲突的同时,还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