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立冬蕴含的真实含义



立冬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立冬蕴含的真实含义)



立冬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立冬蕴含的真实含义

文章插图



立冬

立冬(winter begins)

立冬由来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 ,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 , 建始也” , 又说:“冬 , 终也 , 万物收藏也 。”其实 , 我国幅员广大 , 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 , 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 。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 , 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 , 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 。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 , 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 , 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 , 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 , 蜃为大蛤 , 立冬后 , 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 , 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

对“立冬”的理解 , 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 。追根溯源 , 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 , 是建立、开始的意思 。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 , 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 , 终也 , 万物收藏也” , 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 , 收藏入库 , 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看来 , 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 。完整地说 , 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 , 万物收藏 , 规避寒冷的意思 。

立冬时节 , 太阳已到达黄经225° , 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 , 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 , 所以一般还不太冷 。晴朗无风之时 , 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 , 不仅十分宜人 , 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 。但是 , 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 , 常频频南侵 , 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从多年的平均状况看 , 11月是寒潮出现最多的月份 。剧烈的降温 , 特别是冷暖异常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健康以及农业生产均有严重的不利影响 。注意气象预报 ,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搞好人体防护和农作物寒害、冻害等的防御 , 显得十分重要 。

立冬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 , D=0.2422 , L=闰年数 , 21世纪C=7.438 , 20世纪=8.218 。

举例说明:2088年立冬日期=[88×0.2422+7.438]-[88/4]=28-22=6 , 11月6日是立冬 。

例外:2089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

气候影响

立冬前后 ,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 。东北地区大地封冻 , 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 , 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 。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华北及黄淮地区一定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 , 田间土壤夜冻昼消之时 , 抓紧时机浇好麦、菜及果园的冬水 , 以补充土壤水分不足 , 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 , 防止“旱助寒威” , 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 。江南及华南地区 , 及时开好田间“丰产沟” , 搞好清沟排水 , 是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的重要措施 。另外 , 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 , 土壤含水较少 , 林区的防火工作也该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