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登山路线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 )


横穿冰川时,对于低纬度地区的山谷冰川,路线应选择在粒雪盆与冰舌交界处的上方,即冰塔上限,也就是雪线,这里冰川较窄,冰面坡度较为平缓,是万年积雪与消融区的分界线和粒雪盆的出口,冰雪在这里受到地形的限制,大量冰裂缝在这以下开始产生,比较安全 。例如珠峰东绒布冰川的6300米处,中绒布冰川的5800米处 。对于高纬度地区的短小冰川,例如博格达峰北坡的冰川,横穿冰川时,则应选在光滑平坦的冰舌部分,而不宜在陡峭多裂缝的粒雪盆地区通过 。高纬度地区的山谷冰川,冰舌部分仍然消融强烈,冰崖陡坎布满冰面,冰舌部分不容易横穿,适用低纬度地区在粒雪盆出口处横穿的原则,例如天山托木尔的冰川,就是这种类型 。
冰碛地形中的路线选择,要注意到冰碛的分布规律 。冰川表碛,冰碛石一般为20-40公分厚,其下为冰体,起伏较大,不易行走 。终碛是冰川退缩时留下的表碛、中碛形成的,为古老冰碛物,其中已无冰体,上面甚至覆盖了少量植被,发育了土壤,比较坚实安全,冰川中碛呈弧形条带分布在冰川的舌部下方,较易选择路线 。
对于冰川的侧碛,如果不选择冰川的排水沟,则应在侧碛台阶上选择路线,一般的讲,比较新的侧碛,即靠近冰川最低的一级台阶,保存了比较好,而古老的侧碛,则由于风化、滚石、泥石流的作用,切割的比较严重,破坏较大,不便行走 。
中碛堤是两条冰川侧碛在冰川运动中组合形成的,是沿冰川选取路线较为理想的地形,中碛堤一般可由冰舌末端伸展到冰川的粒雪盆附近,由于它在两条冰川之间,在上面选择路线不容易,也容易受到山坡上冰雪崩和滚石的袭击 。例如珠峰东绒布冰川5700米-6300米路线就是在东绒布冰川与北峰冰川的中碛堤上选取的 。
对于冰川粒雪盆地区,主要防止冰裂缝,由于低纬度冰川粒雪盆较为宽广,视线开阔,路线选择不是太困难,而对于粒雪盆的围壁,或高纬度冰川的粒雪盆本身,路线选择则是困难地区 。一般来说,登山路线到这里后,即由山谷地形进入山脊地带,往往在这一交接地区,出现极为复杂的冰雪地形,珠峰的北坳和北壁,康雄冰川源头至南坳、希峰6300米-6500米、6900米-7100米处都属于这一交接地带 。这一地区的特点是坡度大、冰雪崩发生频繁、明暗裂缝纵横交错、冰雪陡坡发育,成为典型的冰瀑区,路线选择极为复杂,往往出现视线被阻的情况 。在此类地区选择路线,应该在能观全貌的适当地点全面观察、分析后,取1-2条路线进行实地侦察,然后确立一条较为安全又较短的路线 。在实地侦察时,采取设立了望哨通过报话机与队伍随时联系进行侦察的办法是可行的,例如1977年侦察托木尔峰5600米至6300米地形时的办法 。个别地段进行修路、安装固定安全保护措施也是必要的 。
山脊上的路线,避开了冰雪崩的威胁(只能发生在山脊下),冰裂缝的可能也很小,但随之而来的高空风、暴风雪、滑坠等又成为主要危险,例如珠峰北坳至7500米的地形 。
对于极高的寒漠带,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冰岩混合地形 。在这个地带中,宏观地形已比较清楚,按理说比较容易选择路线,但由于局部地形的阻挡,有时也阻碍登山者的视线,这就要求必须善于统观整个地形,掌握路线的大方向,不可被局部地形所迷惑 。远看一个石头,近看一个小山包的错觉在登山中经常出现,在这里登山者必须力求全局和局部的统一,不要丧失已取得的高度,维持路线的大方向是成败的关键 。
登山路线的选择,力求在整个路线上都能看到主峰,这点对于组织指挥,通讯联系有重要意义 。可是,全线看到主峰的是比较少的,慕士塔格、博格达、公格尔九别等高纬度山峰的个别路线比较理想,在不能全线看到主峰时,也应力求从前进营地以上路线能看到主峰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